分享

表里山河话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台秋月 2019-02-01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非遗的认定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独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是作为艺术或文化的表达形式而存在的,体现了特定民族、国家或地域内人民的独特创造力,或表现为物质成果,或表现为具体行为的方式、礼仪、习俗,间接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意识、价值观,这些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

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化性,说明它是一种“活态”文化。这种“活态”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头传说和表述及其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以及传统工艺技能等遗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文化内涵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这一点与物质文化遗产明显不同。

传承性:所谓传承性,就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被人类以集体、群体或个体方式一代接一代享用、继承或发展的性质。

综合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因素来讲,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各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从功能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认识、欣赏、历史、娱乐、消遣、教育、科学等多种作用。

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一定的地域产生的,与环境息息相关,地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水平以及日常生活习惯、习俗都从各个方面决定了其特点和传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泛指历史上产生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流传于民间社会的口头文学作品,如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等。

民间音乐: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歌曲和器乐曲、民间舞蹈音乐以及民间戏曲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等。

民间舞蹈:由广大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情感的表现形式,包括生活习俗舞蹈、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等。

传统戏剧:包括曲牌体制的戏曲剧种、板腔体制的戏曲剧种、曲牌板腔综合体制的戏曲剧种、少数民族的戏曲剧种、民间小戏剧种等。

曲艺:包括说书、唱曲等。

杂技与竞技:包括杂技、魔术、马戏、乔妆戏等。

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广大民众创造的各种视觉造型艺术,包括广泛流传于各民族、各地域的剪纸、年画、泥人、泥塑、刺绣、编织、风筝、玩具、民居建筑等。

传统手工技艺:指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手工业技术与工艺。

民俗:泛指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包含生活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生产民俗等。

传统医药:主要指中医中药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药学,如藏族的藏医藏药、蒙古族的蒙医蒙药、苗族的苗医苗药、瑶族的瑶医瑶药等。

截止目前,山西省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批)名录共计55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1-3批)传承人名录共计585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保护示范基地(1-2批)名录3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名录共10家。

本期专题更多详情请点击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http://www./zh/webpage/theme/blshhsx/index.shtml

山西旅游信息中心编辑整理

联系电话:0351-77318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