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门弟子七十二贤

 秦岭之尖 2019-02-01

1、颜回:公元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2、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尊称闵子,春秋末期鲁国(今属山东省)人。字子骞,以字行,故又称'闵子骞'。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有'芦衣顺母'、'鞭打芦花'的故事传唱至今。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后人评为'二十四孝'之一。

损是鲁闵公嫡裔:'鲁闵公生闵子鲁。闵子鲁生闵泽。闵泽生闵伯衍。闵伯衍生闵子建。闵子建生闵子马,尊称'闵马父'。闵子马,生三子:元配姜氏生闵损。

3、冉耕:(公元前544年-?),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为孔门四科'德行'代表人物之一,受儒教祭祀。后患恶疾,孔子亲往探望,见其垂危,深为叹惜。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先祖31世祖是华胥氏。

4、冉雍:(公元前522-?),字仲弓,冉耕之弟,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冉氏族谱》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一方长官(《雍也》)。 冉雍是孔子的弟子,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论语注疏》卷5引马融曰:'雍,(孔门)弟子,仲弓名,姓冉。'先祖31世祖是华胥氏。

5、冉求:(公元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冉耕之弟,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冉贤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公元前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6、仲由:公元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乱,父子争位,子路被蒯聩杀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仲由一生追随孔子,保护孔子,积极捍卫或努力实践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儒家的贡献、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很大。唐玄宗尊之为'卫侯',宋真宗加封为'河内公',宋度宗又尊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7、宰予:(公元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排名在子贡前),'孔门十三贤'之一 。。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千古。

《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临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进封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宰予'。

8、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正因为他有政治才能,他才会在出使齐、吴、越、晋四国的外交活动中得心应手,获得圆满成功。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为儒商始祖

9、言偃 :(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汉族,春秋时吴地常熟人。孔门72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意即我门下有了言偃,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故言偃被誉为'南方夫子'。后人配祀孔庙,称'十哲人第九人',受儒教祭祀。唐以后多次追封。明嘉靖时改称'先贤言子'。清康熙时设置五经博士一员,由言偃后裔世袭。今虞山镇言子巷有言子故宅,虞山东岭有言子墓,学前街有言子专祠,州塘畔有言子故里亭。

10、卜子夏:(前507年—前420),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作过鲁国太宰。孔子死后,他来到魏国的西河(今山西河津)讲学。授徒三百 ,当时的名流李克、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这就是有名的“西河设教”。 子夏晚年,因丧子而哭之失明,离群索居。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魏侯',宋代时又加封为'河东公'。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史载孔子弟子卜子夏传《易》,并有著作《子夏易传》传世。他尤善于《诗》《乐》,曾作《诗大序》;子夏的教育思想在全面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又在教育目的论、教学过程论、学习和借鉴历史、慎交益友等方面有发展创新,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和《大学》、《中庸》等光辉篇章的重要一环。

11、颛孙师: (公元前504年-?),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战国时期陈国人,孔门十二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颛孙师为人勇武,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评为'性情偏激',但广交朋友。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陈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宛丘侯'。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陈国公',升十哲位。不久又称'陈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颛孙子'。升十先哲位,淮阳县祀文庙东庑。

12、 曾子: (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临沂平邑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二十四孝之一“啮指心痛”。

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13、澹台灭明 :(公元前512 年(一说前502年)前——?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孔子弟子,教育家。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澹台灭明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见他长相丑陋,认为没多大才能。澹台灭明听从孔子的教诲,刻苦学习,并加强自身修养,终于学有所成,跻身于当时的知名学者之列。他到吴国讲学时,其门徒达300之众,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孔子曾感慨地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

14、 宓不齐(前521或502-前445),宓姓,名不齐,字子贱。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宋国人。他注意修养,有君子之德,《公冶长》载孔子称赞他为'君子哉若人'。《吕氏春秋·察贤》记载,他为单父宰时,用'无为而治'的办法来治理,结果是'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当他向孔子述其政绩以后,孔子称赞说:'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意即殓不齐还可以做更大的官。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单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单父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宓子'。

15、 原宪:(公元前515年-公元前?年),字子思,(前483-前402)战国初思想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孙,孔鲤之子。相传是曾子的学生。早年一度居卫,游学齐国,曾困于宋。晚年返鲁,甚受鲁穆公尊礼。继承、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为自己学说的核心。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认为“诚者,物之终始”,强调“不诚无物”。孟子曾受业于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继承和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23篇,已残。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相传均为其著作。墓在今曲阜孔林中孔子墓偏东。

另一说法是,原宪字子思,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 (公元前515年-公元前?年),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原宪为'原伯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追封'任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为先贤原子。

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鲁司寇时,曾做过孔子的家宰,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孔子死后,原宪遂隐居卫国草泽中,茅屋瓦牖,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关存有原宪祠,祠前有石碑一通,上书'原子宪故里'。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商丘士绅宋烒又捐资在城东南隅创建了'二贤祠',除祀原宪外,同祀乡贤孔门弟子司马牛。论语》中有《宪问》一篇,有人认为是他的手笔。

16、公冶长:(前519~前470)姓公冶,名长,字子长,春秋时齐国人,亦说鲁国人。春秋末期孔子弟子,孔子女婿。 公治长,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终生治学而不仕。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第20位。因德才兼备,深为孔子赏识。

相传公冶长能通鸟语,并以此无辜获罪。孔子出于对诸侯开政的不满,又因对公冶长身陷囹圄而痛惜,便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将女儿许他为妻。公冶长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子犁,早亡,一个叫子耕。

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遣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公冶长墓,座落在诸城市马庄乡锡山子(原名公冶山)东南麓。公冶长书院,在今安丘县城顶山。唐朝曾追封公冶长为莒伯,北宁追封其为高密侯。

17、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18、 公皙哀:(生卒年不详),姓公皙,名哀,字季次,又字季沈。汉族,春秋末年齐国人。 《史记·游侠列传》说他家境贫寒,'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但认真读书,'独行君子之德',不肯屈节事贵族,终生不仕。 《孔子家语》作'公皙克'。孔子曰:'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于都;唯季次未尝仕。'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北海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公子'。清又改称'先贤公皙子'。

19、 曾蒧:(diǎn,生卒年不详):一作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 人。曾参之父,孔子早期弟子,笃信孔子学说。《先进》记载,他在谈志向时,希望'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孔子感叹道:'吾与蒧也。'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为'宿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为'莱芜侯';宋度宗成谆三年(1267年)以'莱芜侯'从祀孔子。 世祖华胥氏 世祖禹。

20、 颜路:(前545-?),即颜无繇,儒家,春秋鲁国(今属山东省)人。字路,因此又称颜路。他是颜回(颜渊)的父亲,父子俩曾先后在孔子门下求学。孔子早期的弟子之一。

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被封为杞国公,谥号'文裕'。另外,他的妻子也在同时追封为杞国夫人。文献的记载中,明确指出颜无繇有一位妻子。他曾娶出身于齐国的女子为妻,且其姓氏跟齐国的君主一样是姜。但是以目前来说,任何文献没有办法证明她的出身跟齐国公族有关联。之后,他们俩生了一位儿子颜回。然后,父子俩先后成为孔子的学生。不过,颜回比他早过世,但在生前又生下儿子颜歆。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颜路为'杞伯'。

孔门弟子七十二贤

21、 商瞿:(公元前522年-?),商姓,名瞿,字子木,华夏族,春秋末年鲁国人,比孔子小二十九岁。 商瞿喜好《易经》,孔子就传授《易经》给他。后来商瞿又传给楚人子弘。商瞿的造诣胜过子夏,是孔门传道者之一。从此《易》传丁后世儒者,传八代至汉川人杨向。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杨向以懂易学而至中大夫,以《易》学入仕者还有即墨成、孟但、周霸、主父偃等。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十二月刻,李龙绘,宋高宗赵构正书赞,为《宣圣及七十二圣贤像》之一。

22、 高柴:(前521年-前393年),华夏族,齐国人。东周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季皋、季子皋,少孔子三十岁。

高柴在鲁、卫两国先后四次为官,历任鲁国费宰、郕宰、武城宰和卫国的士师,是孔门弟子中从政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鲁哀公十五年,卫国政变,高柴急忙逃离卫国,并劝子路不要回宫里去,子路拒 绝他的劝阻,结果回宫遇害。他以尊老孝亲著称,拜孔子为师后,从未违反过礼节,影响他治理的民众。

23、 漆雕开:(公元前540-489),字子开,又字子若,又说作子修。汉族,东周春秋时蔡国人。孔子的学生。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漆雕氏之儒的创始人,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漆雕开是孔子的弟子,无罪受刑而致身残,为人谦和而有自尊,博览群书,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他主持正义,刚正不阿,主张色不屈于人,目不避其敌,具有'勇者不惧'的美德。

漆雕开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学说。认为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恶。提出了'天理'和'人欲'的概念,形成了人性论。

24、 公伯缭:,字子周,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汉族,鲁国人,《孔子家语》则没有将公伯缭列为孔子弟子。公伯缭曾在季桓子面前诋毁子路,子服景伯将之告诉孔子,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缭,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缭其如命何!'

25、司马耕:,一名犁,子姓,向氏,字子牛,向罗之子,司马桓魋之弟,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华夏族,春秋时期宋国人。前481年,因桓魋专权,司马牛交出封邑,离开宋国到齐国。桓魋出奔齐国,司马牛又到吴国,赵简子、陈成子召他,司马牛没有去,在鲁国城门外去世。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司马耕为向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司马耕楚丘侯。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司马耕以睢阳侯从祀孔子。

孔门弟子七十二贤

26、 樊须:(前505或515-?),字子迟,亦称樊迟,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齐国人)。比孔子小三十六岁,他求知心切,上进心强。有勇力,二十多岁就仕于季氏,并在对齐作战中表现出了才识。《子路》载他曾向孔子问种田种菜的事,孔子答以'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去后,孔子却说:'小人哉,樊须也。'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樊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益都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樊子'。

27、 有若:(前505或518~?),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有,后被尊称为有子。他勤奋好学,能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孔子的学说,尤其重视“孝”道。主张藏富于民,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因他品学兼优,且“状似孔子”,孔子死后,曾一度被孔门弟子推举为“师”。有说《论语》即为有若的学生编辑而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卞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平阴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有子”。

28、 公西华(前509年-?,一说前519年出生),汉族,字子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人。东周时期鲁国学者、孔门弟子。公西赤有非常优秀的外交才能。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从孔子的言谈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多 了解自己的学生,也表现孔子对于「仁」的完美要求。公西赤曾经为孔子出使於齐国。唐玄宗尊之为「邵伯」,宋真宗加封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西子」。

29、巫马施:(前521-?),姓巫马,名施,字子期,亦称巫马期。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陈国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以勤奋著称。《韩诗外传》卷一载,他为单父(今山东菏泽市单县)宰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而使单父治。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鄫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东阿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巫马子'。

30、梁鳣:(前522-前440年),名鳣,字叔鱼,号子京,汉族,齐国人。少梁开国君梁康伯之九世孙,晋大夫梁益耳五世孙。齐景公时从学孔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梁鳣四十二岁才生骢,取名赎字子襄,为曾子门徒。父子皆祀孔庙。梁鳣便受到历代官府的祭祀和封赐,汉追子京侯。唐代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梁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千乘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梁子'。

孔门弟子七十二贤

31、颜幸:字子柳(《 孔子家语 ·七十二弟子解》'幸'作'辛')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八岁,依此推算,则生于公元前五〇五年。按《史记索隐》引《 孔子家语 》云'少三十六岁'。 生于 鲁定公 七(前503),卒年不详。

32、 冉孺:(前501-?),一作冉儒,字子鲁(一说子曾)。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冉求的次子。 敏于学,勤于问。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年,封'郜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封'临沂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

33、曹恤:(前501―?),曹姓,名恤,字子循,春秋时期曹国(今山东菏泽)人,曹国宗室之后,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十八代孙。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曹恤为人仁慈,尊贵富有,但却不吝钱财,常施善举,周济百姓,深受百姓爱戴,老百姓尊称'曹伯'。有些资料称,曹雪芹是曹恤后代。 曹恤是周文王嫡六子曹叔振铎的第十八代孙。

34、 伯虔:(前501-?),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生于鲁定公九年,卒年不详,事迹亦不详。斗伯比后裔,勤奋好学,以儒行著称。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封'邹伯'。宋大中祥符二年( 1009年),封'沐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

35、公孙龙:,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另有孔子的弟子之一,也叫公孙龙,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岁。

36、 冉季(:前498-?),冉氏,名季,字子产。为春秋末年学者,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冉堌镇)人。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之一。冉雍次子,自入孔门,勤于讲道,夜以继日,坐以待旦,孜孜无巳时,后成大儒,得闻圣人之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从祀孔庙,居东庑,封诸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冉子。

孔门弟子七十二贤

37、公祖句兹:,字子之。汉族,东周春秋末期鲁国寝丘人(今河南固始),为黄帝元妃西陵氏长子玄嚣(即少昊)的后裔, 公祖句兹后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赐封为'期思伯',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即墨侯',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又敕封为'先贤公祖子'。

38、秦祖:,字子南,汉族,东周上邽人(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与颜、留、闵诸贤同为孔子入室弟子,是孔子72贤人之一. 他身通六艺。唐封少梁伯,宋为鄄城侯。秦州文庙设秦祖祠,祠联曰'圣绩怙行,眺百二河山,不碍春风时雨至;儒宗传学,数三千弟子,谁携关月陇云来。

39、漆雕哆:一作'漆雕侈',漆雕氏,名哆,字子敛。《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漆雕子》、《宓子》、《世子》、《公孙尼子》,说明他们当时都有著作(均已佚);此外,《孟子·公孙丑上》称善于'养勇'的北宫黝,亦当属于'漆雕氏之儒'。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武城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濮阳侯',明嘉靖九年改封为'先贤漆雕子'。

40、 颜高:即颜产颜刻,字子骄,鲁国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人,颜异之父。孔子在匡被围以及后来在卫国时,颜高都跟随为仆。 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琅琊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雷泽侯',明嘉靖九年,改封为'先贤颜子'。

41、壤驷:(si,音四)赤,姓壤驷,名赤,字子徒,春秋秦国人,《家教·弟子解》作'穰驷赤,字子从'。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北徵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北徵伯';明嘉靖九年,改封为'先贤壤子';清又改称为'壤驷子'。

孔门弟子七十二贤

42、 漆雕徒父:字子文,汉族,东周春秋末年鲁国人。漆雕氏,名徒父。《汝宁府志》记载,漆雕从(亦名漆雕徒父),字子文,《孔子家语》记载为子固。其中从字繁体与徒相近,疑有传抄之误。漆姓之漆雕开,漆雕哆,漆雕徒父。故称漆姓堂号为'三贤堂'。为纪念三贤人,漆氏改单姓为复姓,复姓漆雕从此开始.

43、商泽:字子秀,一作子季,汉族,东周春秋末年鲁国人,以涉览六籍为乐。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雎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邹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商子'。文庙祀奉位次为:西庑从祀。

44、 石作蜀:春秋时期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自幼好学,跋涉万里,学成返乡,传播儒学和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风俗,自此三陇一带文教大兴,人文蔚起。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郈邑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封'成纪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石子'。

45、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汉族,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任不齐通六艺,工诗、礼,尤精通于乐。 著有《任子遗书》十二篇:《三才》、《为学》、《忠孝》、《言行》、《治道》、《进贤》、《刑赏》、《礼教》、《乐训》、《燕居》、《问答》(上、下篇)。

46、 公良孺:东周陈国人。汉族,妫姓,公良氏,名孺,字子正,一作子幼,又作公良儒、公襄儒,是陈国公族子弟,孔子弟子。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路过蒲地,遇上公叔氏据蒲反叛卫国,蒲人阻止孔子继续前进。公良孺自己带了五辆车跟随孔子,他身材高大有才德,且有勇力。

孔门弟子七十二贤

47、 后处:后姓,名处,字子里,东周齐国人。 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营丘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胶东侯';明嘉靖九年,改封为'先贤后子'。

48、 秦冉:秦姓,名冉,字开(亦作子开),汉族,东周蔡国人。《史记·弟子传》有此名而《孔子家语》无此人。

49、 公夏首:春秋时期鲁国人,一作公夏守,字子乘,春秋时期鲁国人。

50 奚容葴:春秋时期学者,字子晰,春秋末年卫国人。唐开元二十七年,迫封为'下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济阳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奚子'。

51、 公肩定:字子中,鲁人(或晋人)。

52、 颜祖:字襄。或字子商,东周鲁国人。《孔子家语》作颜相,字子襄,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临邑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富阳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颜子。

53、鄡单:姓鄡,名单,字子家,汉族,东周春秋未年人。其实为邬单。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铜鞮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聊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鄡子。家语无此人也。

54、 句井疆:春秋末年卫国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淇阳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滏阳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句子'。清代,又改称'先贤句井子'。

55、 罕父黑:春秋末年学者,春秋末年人。复姓罕父,名黑,字子索,学者、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乘丘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祁乡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罕父子'。

56、秦商: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丕。

57、 申党:申氏,名党,字子周,春秋末年鲁国学者。

58、 颜之仆:春秋时期学者,字叔。 '贤行颜叔,亲承尼父。志锐所期, 道尊是辅。泥在均陶,木就规矩。终縻好爵,扬名东武',奉祀孔庙西庑之三十。

59、 荣旗:(qi,同旗),字子祈、子祺,一作子颜,春秋鲁国人(一说卫国人)。以务学笃实著称。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雩娄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厌次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秦荣子” 精通六艺,帮助孔子删《诗》、赞《易》、序《书》、定《礼》。

60、县成:字子祺(《孔子家语》作子横),春秋末年鲁国人, 县成父,亦孔子门徒。

61、 左人郢:(ying左人郢),姓左,名人郢,字子行,东周鲁国学者,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临淄伯', 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南华侯'; 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左子'; 清代,又改称'先贤左人子'。

孔门弟子七十二贤

62、燕伋:(前541年-前476年) ,字思,渔阳(今宝鸡市千阳县水沟镇燕家山)人。燕伋22岁师从孔子,壮年返乡办起私塾,执教18年。其间,他想念恩师时总要登高望鲁,并用衣襟掬一些黄土堆在脚下,日久便堆成了十余米高的土台,人称'燕伋望鲁台'。现陕西宝鸡千阳县有燕伋望鲁台,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被世人称为'中华尊师第一人'。

63、 郑邦:字子徒。后世因避汉高祖讳而改名国,唐开元封'荥阳伯',宋封'朐山侯'。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作'国'而《家语》称'邦'者,盖(太史公)避汉祖讳而改。'郑'与'薛',字误也',故郑国薛邦实为一人。

64、秦非:秦氏,名非,字子之。春秋末年鲁国人。

65、 施之常:字子恒,又称'施子',是鲁惠公第八世孙。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人, 后代:相传,为施耐庵,唐朝,赠'乘氏伯',封邑临,从祀圣庙。 南宋宋高宗绍兴十四年,追封为'临濮侯'。

66、颜哙:(kuai颜哙),姓颜,颜哙名哙,字子声,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人。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朱虚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济阴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颜子'。

67、 步叔乘:姓步,名叔乘;一说复姓步叔,名乘,字子车,春秋末年齐国人。 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淳于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博昌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步叔子'。

68、 原亢籍:春秋时期人,原亢籍,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莱芜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乐平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原子'。

69、乐欬:字子声,春秋末年鲁国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昌平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建成候'。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乐子'。

70、 廉絜(洁):姓廉,名絜(洁)、字子庸,春秋末年卫国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苔父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胙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廉子'。

71、 叔仲会:(前501-?),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会,字子期,执笔侍孔子。

72、 颜何:春秋未年鲁国人。姓颜,名何,字冉,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平阳伯'。宋真宗大中样符二年加封为'堂邑侯'。明矗靖年间罢其从祀。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彭衙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新息侯';明嘉靖九年间,依张孚敬奏议,罢其从祀。

孔门弟子七十二贤

73、狄黑:姓狄,名黑,字皙,或作皙子、春秋末年卫国人。(新增)

74、 邦巽(xun):姓邦,名巽,字子敛,东周鲁国人,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平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高堂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邦子'。(新增)

75、孔忠:字子蔑,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人。(新增)

76、 公西舆如:生卒年待考,字子上,春秋末期鲁国人,唐朝时期赠重邱伯, 宋朝时期封为临朐侯。(新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