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养生必读》连载之六

 曼来 2019-02-01


    一、概述

情志养生是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中医历来强调情志因素、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认为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五脏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而五志过激、人与社会环境不协调即会生病,甚至加速衰老进程。故老子曰:“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在这一点上,中医自古以来就比西医高明。

养生家历来认为,要健康长寿,除了身体外,精神也要健康。如明代养生家高濂说:“夫人只知养形,不知养神,只知爱身,不知爱神,殊不知形者载神之车也,神去则人死,车散马即奔也。”这句话的大意就是,人们只知道保养身体,不知道保养精神,只知道爱护身体,不知道爱护精神,殊不知身体好像载有精神的车一样,精神一去,人就死了,车若是坏了,马也跑了。由此看来,要健康长寿,既要讲究饮食、睡眠、生活环境等物质条件,也要重视人的思想和情绪等精神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老子一再强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即要外表单纯,内心淳朴,减少私心,降低欲望,他又说“不贵难得之物”,即不要看重稀有的商品,而要“为而不争”,即做什么事都不要与人争夺,以免造成精神紧张,危害身体。

多思则神散;多念则心劳;多笑则脏腑上翻;多言则气海虚脱。多喜则膀胱纳客风;多怒则腠理奔血;多乐则心神邪荡;多愁则头鬓憔枯;多好则志气倾溢;多恶则精爽奔腾;多事则筋脉干急;多机则智虑沉迷。斯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损人之命,猛于豺狼。

中医还认为,“形与神俱,乃生为人。”人的形体与精神是一个有机的统

一的整体,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主宰,形损可伤及神,神伤也可损及形;形全有利于神复,神复也可促进形全。因此,心理养生对情志疾病、身心疾病的保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外伤、病后所致的形残和顽疾沉疴等的保健也有重要作用。

《遵生八》中“日抄玄经秘典、圣贤教戒、省心律己格言”,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读圣贤书、抄圣贤话,来清心静神、修身养性、升华志趣,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不失为上上之策。

现代常用的具体方法如下。


二、具体方法简介

  (一)遏止养生

遏止疗法又称节制疗法。就是节制情感,遏止过极的情志,达到心理平衡.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除了伤肝,还可以伤心、伤胃、伤

脑等,因此制怒是养生保健最应注意的一件事。除此之外,其它的情志过激也

需要遏止。心平气和则神自安身自健。


  (二)发泄疗法

   又作宣泄疗法。是排除不良情绪,恢复正常情志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倾诉、写作、歌叫呼哭、导引等。

   发泄疗法注意事项:1、避免过极;2、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3、不损害他人利益。


  (三)疏导疗法

   疏导,是指通过交谈,用浅显明白的道理,分析病因,解释病情,诱导患者发泄心中委屈或怨愤,以此来缓解或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疗法。

   疏导疗法以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语言为主要方式。   

       

    (四)顺情疗法

   又作顺情从欲。是指顺从病人的某些意愿,满足其一定的心身需求,以改善其不良情感状态,纠正心身异常的一类疗法。这里的“顺情”,常指满足患者的某些合理的意愿,如正常的求偶婚配意愿、被压抑的求知和社交意愿,某些生理性欲望如食欲、性欲,儿童的安全感等。对于患者某些不合理或者客观条件尚不允许的意愿要求等,则又要配合疏导说服工作。


  (五)移情疗法

移情,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改变情绪的指向性,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

或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多用于排除内心杂念和抑郁,改变不良情绪和

不良习惯。

   移情易性,超然洒脱,志趣升华,是移情疗法的不同侧面。


  (六)运动疗法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生命的活力,而且能改善不良情绪。因为运动也是种紧张,是以体力上的紧张状态,转移或分散精神上的紧张状态。

  运动包括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


  (七)暗示疗法

   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施加影响,诱导病人不经理智考虑和判断,直觉地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主动树立某种信念,或改变其情绪和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包括:1、语言暗示,2、借物暗示,3、古代祝由术:包括祝由和占梦,4、转移注意疗法,5、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是应用一定的催眠技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用积极的暗示控制

患者的心身状态和行为,以解除和治愈患者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种疗法运用暗示施加对人体心理生理的影响,是在催眠状态下进行的,这是有别于其他暗示疗法的地方。

中国的催眠疗法历史悠久,古代祝由,道佛两教的坐禅、练气、胎息,中医气功等都包含有大量的催眠疗法成分,西方的催眠术也很风行。


  (八)色彩疗法

又称颜色疗法。是利用不同的色彩,通过人的视觉器官,从主观上改变居住环境,对人体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进而促进人体健康或促使病人身心康复的方法。

中医对色彩疗法的解释:五行理论,即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

基本原理有两个:一是生化助益,即取不同的颜色对相应脏腑的助益功效,来加强相应脏腑的功能,如青色疏肝解郁,黄色补益脾土。二是制约平衡,即根据五行生克理论,通过调配不同的颜色,以调节五脏之间的失衡,如脾虚者用青色以抑其肝郁之强;肝虚者用黑色补其母,以滋水涵木。

   现代科学对颜色的养生保健作用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一是颜色影响激素分泌,二是色彩通过定型性联想来影响情绪。色彩及其适应症:

  暖色:红色、橙色,具有温暖的感觉,有使人兴奋、喜乐的功效。适用于郁证、癫证、嗜睡、痴呆症等。

  冷色:青色、蓝色、紫色、绿色,有清凉、镇静、使人抑制的作用。适用于烦躁易怒、失眠惊恐、狂证、痫症等。

  喜色:红色、粉红色,使人喜悦,有制悲之效。适用于情绪低落、易悲善泣、抑郁不乐者。

  悲色:黑色为主,亦可用白色,有制怒之功。适用于易怒、过喜等。

  恐色:黑色,有制止过喜的功效。适用于狂证、过喜不休等。

  思色:黄色、浅蓝色、淡绿色,有制恐和利于思维的功效。适用于惊恐、思想不集中等。

  无论用什么色调,均以浅淡为宜。并忌颜色堆砌过多或杂乱无章。


  (九)以情制情疗法

  是两千多年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的方法。内容是“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种“以情制情”的方法,基于“以偏救偏”的原理。摘自《中医养生康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