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真正的贡献

 潇潇雨ekg9m5f4 2019-02-02

后世孔子的形象已经被大大扭曲,如果要选一个历史上最大的冤大头,孔子恐怕是当仁不让。

上一篇讲经学的历史是争夺对经书解释权的历史。各门各派都托名孔子,所以孔子的地位就一代比一代高,甚至造出了什么“素王”的称呼,到最后成为“万世师表”,圣贤第一人。如果孔子泉下有知,不知道是该高兴呢?还是该叹气。

那么孔子真正的大贡献是什么呢?

以为看来,私学的设立,让平民可能接触到真正的文化,这应该是孔子真正的大贡献。

如果历史记载是真的,那么“雅俗”之间的沟通应该在这个时候真正开始。也就是贵族与平民之间开始有了共同的沟通工具。之前贵族和平民几乎就是两个物种,恐怕比人和狗之间的差距都大,语言是不通的。私学的设立,让文化(主要是上下层语言交流、文字普及)下沉到平民,尽管开始的时候不会直接到贱民(从孔子的弟子看,恐怕即便是像颜回这种贫困之人,也应该是破落的贵族吧?),但终究是有了向下传播的可能和途径,打开了一扇向民众传播文化的大门,这才是善莫大焉。

之所以说这是“雅俗”沟通的开始,是因为最初的“学问”都是出于“王官”的(学问出于王官,是有史学考证的,但九流绝非出于王官,胡适有《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专文论证)。

比如:《周易》乃卜官所写,是含有宗教史、哲学史的;《春秋》、《左传》《尚书》乃史官所写;乐官则负责写诗、乐谱(都是用于唱的);礼官则负责制定、记录礼仪和制度等。

上述这些出于“王官”的属于“雅言”。比较靠谱点的经书,语言应该是周朝的语言。《论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按照顾颉刚的解释,雅就是夏,雅言就是夏代的话,是周代贵族的话。而所谓“礼不下庶人”,其实还有一层意思是,那不是普通人的话,可能当时的普通人也听不懂。当时的雅与俗不一致,也就是那时的文字和语言是不一致的。

孔子开私学授徒,在文化的普及上,实乃一大贡献。其他绝大多数思想不管是本人的还是被后人曲解强加的(即便是被曲解,确实也是有一定的基础),放到历史的纵坐标上来考察,都是负面的影响远大于正面的影响,尤其是汉以后儒家一家独大之后,实在是中华文化衰落的一个征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