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了【背起行囊去旅行】有奖征文活动
本篇图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今天天气甚好,又还没到正式放假,甚是利于出行,正好节前无事,就去正定转了一圈。沿体育大街一路北行,路况畅通无阻,过子龙大桥不久即到正定。我把车停在了开元寺门口(正定燕赵南大街与中山路交叉口的西南),一者此处位于正定古城的中心,周围餐饮名店众多,步行前往均方便。二者去年我曾来过开元寺一次,但当日雾霾严重,又是下午逆光,照片多不合用,今天正好补上。三者开元寺与喧嚣的大佛寺、荣国府相比,游人稀少,更加幽静,为我所喜。 ![]() 图1:开元寺正门 ![]() 图2:正定开元寺方位图 正定开元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原名净观寺,隋代改为解慧寺,是正定八大寺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大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一说是发生过重大战争之地),以“开元”年号为名,故改名开元寺。这也是为何全国有如此多“开元寺”的原因所在了。 ![]() 图3:全国仅存的唐代钟楼——开元寺钟楼 ![]() 图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寺内现存的主体建筑是钟楼和须弥塔,俱为唐代所建,此钟楼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乃国内仅存的唐代钟楼。1933年梁思成先生来到正定考察,之后撰写了《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文中详述对隆兴寺、阳和楼及关帝庙、天宁寺木塔、广惠寺华塔、临济寺青塔、开元寺砖塔及钟楼、府文庙、县文庙大成殿八处古建的考察成果。梁思成先生用“意外的收获”来形容这次钟楼之行,他写道:“上层外部为后世重修,但内部及下层的雄大的斗拱,若说它是唐构,我也不能否认……这个建筑物乃是金元以前钟楼的独一遗例……”而钟楼上悬挂的大钟,据县志载为唐代之物,但梁先生观摩发现钟上字迹已完全磨去,没有给出肯定的结论。我去年来开元寺时,钟楼大门紧锁,这次倒是开了,但不允许攀登到二楼,只能在仰头一窥古钟的风貌了。 ![]() 图5:举头望唐钟 ![]() 图6:开元寺须弥塔 ![]() 图7:塔基四角有八个表情丰富的力士,此其一 至于须弥塔,是一座砖石结构九级密檐式方塔,始建于大唐贞观十年(636年),重修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一仍唐制。故梁先生认为其形制是正定四塔最古者,实际的年纪,恐怕又是四塔中最“年轻”的了。开元寺钟楼在1988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塔则是2006年第六批被列入,同时两者合并,现在文保名录和牌照上所示的,是开元寺。其他的诸如三门楼、法船殿等,均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惜如今仅剩遗址了。法船殿毁于1966年,我在钟楼一层的展览中找到一张它的老照片,不知是否为梁先生在三十年代所摄的。在拜读梁先生的调查纪略时我还发现一个细节,当时的开元寺,是被“警察教练所”占用,如今注意到它的人可能不多,这也算是一个微观的民国警察史料吧。 ![]() 图8:法船殿旧影 ![]() 图9:如今的法船殿遗址 ![]() 图10:天王殿 还有一个物件不得不说,其实进得门来最先遇见的,应该就是它了。这是一个长达8.4米的巨型赑屃,2000年出土于离此不远的府前街西侧工地,仅看这赑屃的体量(据说目前是全国第一),就能感受到它上面驮的碑该是多么骇人了。当年把这个赑屃吊上来,可费了老鼻子劲,后来又陆续出土了一些残碑,据学者梁勇考证,应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所立的纪功碑。后晋皇帝石敬瑭以“儿”自居侍奉契丹,安重荣野心勃勃,对此深以为耻,也觉得后晋朝廷奈何他不得,故于公元941年起兵发难,翌年兵败被杀。今人对安重荣褒贬不一,但在当时他毫无疑问被定义为叛臣一枚,这个碑自也随着他身死而被毁,直到一千年后才重见天日,并移到开元寺中展示保护。 ![]() 图11:中华第一赑屃 ![]() 图12:残存的碑文 开元寺门口有售票处,按说门票是十元,仅正定本地人免费。但两次前往,管理人员并无查验户籍的热情,均未要票即可入内,诚是感谢。逛完开元寺,可以去附近的马家老鸡、刘家老鸡、王家烧麦等老店品尝地方特色。浮生偷得半日闲,也不用走一公里路,就可见证全国仅存的唐代钟楼、全国最大的赑屃,再品尝传承百年的美食,这可真是稳稳的啊! 静思斋 于岳 2019年2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