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定古城------中国的“古建艺术宝库”

 南山梵境 2019-10-07

正定------古称常山、真定,是马可· 波罗笔下的“一座贵城”,史上的“燕晋咽喉,京城屏翰”,“河朔之根本”,其潜藏的气质是迷人的。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九朝不断代”的正定拥有1600年的文脉传承,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穿越历史长河,留存至今。步行距离之内,九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开元寺、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天宁寺凌霄塔、县文庙大成殿、府文庙、风动碑、正定城墙),更令古建筑和文物爱好者惊叹。建筑大师梁思成曾三赴正定进行古建调查,将其誉为“古建艺术宝库”。

我对正定古城仰慕已久,五一假期约了几位朋友前去一了夙愿。52日早645分从六里桥出发,一路顺利,10点多抵达正定,入住预定的酒店。稍事休息,即开始了我们的古城9大国保参观之旅。

我们首先来到凌霄塔。位于天宁寺内的凌霄塔始建于唐代,宋、金、明、清均有修缮。现在寺内殿宇均毁,仅存此塔。该塔八角九层,高41米,楼阁式砖木结构。一至三层为仿木砖构,四至九层为木结构,形制特殊,结构简洁。塔心内于第四层始,立木质中心柱,八根角梁后尾与之相搭接。这种保存有塔心柱的结构形式在我国现存古塔建筑中较为少见,为研究我国古塔建筑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总觉得这几个狮子气哼哼的,憨态可掬,哈哈。

凌霄塔是木塔。说实话有点看不出来。已经不能登上去了。

临济寺澄灵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为收藏临济宗开创人义玄禅师(?~867年)衣钵而建。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大修,元、明、清各代均有维修,1966年地震,塔刹毁坏,1985年拆砌九层,重装塔刹。

现状保持金代大修后的外观形式。塔高30.47米,八角形平面,实心砖砌,南向。此塔是比较典型的金代密檐塔。塔身砖雕纹饰丰富,如壸门、勾栏、门扇等,均可作为研究当时建筑装饰与小木作做法之参照。

梁思成先生说塔'也许是大定间物',即北方金代南方南宋年间遗物。体形为密檐砖塔,不算少见,但其供奉的义玄大师乃是临济寺之魂,也是佛法禅宗之魂。中华佛法,以禅宗流传最广,禅宗流派,以临济宗最为光大。这位义玄大师,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临济寺住持弘法,为临济宗的祖师,临济寺,是为禅宗的祖庭之一。

广惠寺华塔,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多宝塔。相传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785804年),按现存塔的形制和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应是金代的遗存。

华塔高40.5米,造型独特,结构富于变化。因塔身第三层以上八面八角的垂线有龙虎豹狮象及佛像等壁塑,形如花束,被称为华塔。华塔是我国古塔中的一种特有类型。

华塔可以登至三层。向南眺望,可见正定古城墙。正定城墙为府级规制,规模宏大,布局讲究,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352年,最初名叫“安乐垒”,北周、唐、金元时期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扩建及重修,现为明代遗存。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向北眺望,从东向西依次可见临济寺澄灵塔、天宁寺凌霄塔、阳和楼和开元寺须弥塔。

从广惠寺到开元寺有免费观光车,路过阳和楼。这是正定古城中心的街心楼,原为一栋雄壮的金代建筑,梁思成1933年考察正定的时候尚存,后来被拆除了,现在又在原址复建,作为正定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心建筑。

开元寺创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唐乾宁五年(898年)及明、清重建和重修。寺内现仅存钟楼和砖石结构九级方塔(须弥塔)各一座。

开元寺的建筑形式是显著的唐代风格,与其他寺院的不同的是,开元寺的布局并非采用的对称布局,而是塔和钟楼并列而立。塔阁相对而立的平面布局在世界上仅存于日本法隆寺和正定这座开元寺,是研究寺院布局以塔为中心街向以殿阁为中心在唐代这一过渡时期的珍贵实例。

透过重修的三门楼看晚清建筑天王殿。

一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在天王殿上放了个钟楼的国保标志,门口不是有个开元寺的国保标志吗?后来搞明白了,先是1988年钟楼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2006年寺内须弥塔晋升国保,国务院合二为一,公布“开元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钟楼的国保标志也保留下来了。

钟楼平面呈正方形,重楼青瓦歇山顶,面阔三间,进身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高14米,下层基本保持唐代的建筑特征,上层经清代重修,为晚清风格。楼上悬挂铜钟一口,厚0.15米,据县志和寺内碑刻记载,为唐代所铸。

梁思成指出,钟楼“外檐下层似为金元样式,上层则清代所修,内部四柱则极壮大,其上斗拱雄伟,月梁短而大,以形制论,大有唐代遗构之可能”。钟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钟楼,下方对着一口回声用的旱井。为了吊起大钟,均匀受力,钟楼上部有着极其复杂的结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亲临开元寺,试图研究出其中的原理。现在已经不能登楼看钟了,只能从下面向上仰望,想象楼中的交错结构。

须弥塔,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清嘉庆十年(1805年)修缮。为方形九级楼阁式砖塔,通高40.62米,空筒式结构。塔底边长9.6米,塔身首层南面辟门,各层砖砌叠涩出檐。塔体由下向上渐次内收,形成略有弧线的塔体轮廓。须弥塔造型古朴简洁,稳重端庄,虽经明、清修葺,仍不失唐代风格。大家都说,须弥塔的造型和西安的大小雁塔很相似。

须弥塔基座上的力士石雕共有八个,形象各异,完好程度差别很大,选择性地拍了几张。

这只大家伙是“赑屃”(bixi均四声),碑座一枚,正定县出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只赑屃,高2.6米,总重量107吨,简直没法想象其上的石碑有多大。这只赑屃和它所驮的石碑,据考证是五代时期节度使安重荣的反叛誓师碑。安重荣在攻打帝都时,被后晋皇帝打败,身死事露,碑也很快被毁掉,并埋入地下,也正因此,竟得保存。

隆兴寺,创建于隋,原名龙藏寺,宋更名龙兴寺,清改为现名。因寺内有铜铸大佛,又称大佛寺,占地82500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有单孔石桥、天王殿、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弥陀殿、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等,其中摩尼殿、转轮藏阁、慈氏阁、天王殿等保存着宋代建筑风格和特点。

天王殿里的金代木质弥勒像,据说与后世常见的弥勒佛的造型有些不同。

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大殿布局奇特,其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与宋《营造法式》相近。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称这种布局平时除去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并特意将其拍照,编入《中国建筑史》。

殿内四壁有彩绘壁画,绘西方胜境、四十八愿、二十四诸天等佛教题材。壁画绘于明成化年间。

殿内佛坛上供奉五尊泥塑金装佛像,正中是佛祖释迦牟尼。

摩尼殿北壁,明代通壁悬塑“五彩倒坐观音”, 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整面墙的规模,壮丽得惊人。颜色也非常美丽。重要的问题是,你见过跷二郎腿的观音像吗?

摩尼殿前的石雕,像个大盆,不知道做什么用的,虽有磨损,但是石雕非常漂亮。

摩尼殿的北面是一座木结构牌楼门,因隆兴寺南北纵深、院落重叠,此牌楼应为前后两个院落之间的导入之门。

穿过牌楼门,正对着的是戒坛。这是一座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为清代重建。戒坛是佛教僧徒受戒时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在古代,规模较小的寺院没有资格设有戒坛。隆兴寺戒坛是我国北方三大坛场之一,其余两处分别在北京戒台寺和五台山清凉寺。

转轮藏阁里边是宋代遗存的木质可转动的藏经橱,可以存放佛经,其实就是一个可以转动的大书架。据说这是世存最早的转轮藏。做工非常精巧,整个都是木作,中间有一根木轴,受力都在中间贯穿的木轴上。转轮的下方,有我国最古老的轴承。整个转轮藏虽然很大,但是两个人就可以转动,取佛教“法轮常转,自动不息”之意,也有推其旋转与诵读经文同功的说法。

转轮藏阁对面是慈氏阁。慈氏是梵语弥勒的意译,因此慈氏阁就是供奉弥勒的殿阁。阁内供高7.4米的弥勒菩萨,为北宋时期独木雕刻,其形制为佛教中正统弥勒造像。

御碑亭为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盖顶。在这里,皇家的黄色琉璃瓦与佛家的绿色琉璃瓦交错。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两侧配殿分别为御书楼和集庆阁,三殿均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1999年重建。

大悲阁高33米,五檐三层,面阔七间,深五间,歇山顶,上盖绿琉璃瓦,外形庄严端正。

大悲阁内所供的铜铸观音像,是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像高21.3米,共42臂,现存观音像的身体部分和当胸合十的两只手臂是宋代铜铸,其余两侧40只全部为民国时期重装的木质手臂。据说每只手眼都各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这尊观音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

大悲阁的北面是明代建筑弥陀殿,现在正在维修不能参观,再往北是毗卢殿。

毗卢殿原是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1959年因寺院残破,为便于保护将其迁建于隆兴寺内。殿内正中供奉一尊明代铜铸毗卢佛像,像高6.42米,由三层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坐式毗卢佛和三层莲座摞置而成,大小佛像共计1072尊。这尊佛像是明代万历皇帝与其生母慈圣皇太后御制。

毗卢铜佛,四面三层,底座上的千座小佛围绕着毗卢佛,形成千佛绕毗卢的寓意。

我们游览期间,恰逢“帝王礼佛”大型古装表演。该表演再现康熙皇帝驾临隆兴寺,真定知府迎接圣驾,皇帝御赐匾额,上香礼佛的历史场景。

大悲阁前还有“采薇”和“千手观音”的舞蹈表演,将无法移动的历史文物和它的内涵,用现代化的艺术手段予以呈现,而且更加吸引人。

隆兴寺是一个保护非常好的寺庙,里面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碑都很有价值。

游人比较多,但秩序尚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点。

我们是最后一批离开隆兴寺的游客,此时已近六点,步行返回酒店,吃完晚饭,我们就去欣赏古城的夜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墙在五颜六色的灯光映照下古韵生香,熠熠生辉,护城河水波光粼粼,流光溢彩,似坠玉飞花,唯美妙曼。

53日,晴,我们继续在正定的参观游览。我们先去了县文庙。

县文庙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24.87米,进深三间,13.31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在“五代实物”中讲正定县文庙大成殿,称其“单檐九脊顶,斗拱雄伟,檐出如翼”,“殿建造年代,文献无可征;文庙则明洪武间建,而殿则绝非明构,殆就原有寺观改建者,而大成殿乃原有之大殿也,以殿结构之简洁,斗拱权衡之硕大,可能为五代或宋初所建”。虽然里面供奉的都是无甚特点的塑像,但细细体味这沧桑建筑,还能感到当年的治学气势。

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就位于解放街西侧,一片绿地之间,紧挨居民楼。

因传说这块石碑“有风则摇”,故被称为“风动碑”。据介绍,该碑立于唐永泰元年(765年)。通高6米、宽2.5米、厚0.48米。龟趺座,双龙抱额,造型雄伟,刻工精细。篆额“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12个大字。碑文阴刻楷书29行,总计1398字,现存1007字。内容系颂扬当时成都军节度使李宝臣“功德”之辞及立碑人姓名、官职等。碑文保存了有关河北地区唐代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碑文书法遒劲潇洒,为历代学家所称道。但游人想要看清碑文是非常困难的。

府文庙位于常山东路,创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扩建,现存戟门五间和东、西耳房各三间,戟门为元代遗存,对研究我国木构建筑的发展演变有重要作用。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府文庙是正定县城9个国保中唯一不开放的一座。朋友也是抱着一分侥幸心理专门跑去探路,但结果还是一样,无法进入。遗憾!希望府文庙能早日开放。

就要离开正定了,谈几点对正定的印象。来到正定,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舒服。每条街都打扫的干干净净,作为历史名城,除了隆兴寺和开元寺,其他景点都是免费的,县城内所有停车位也都是免费的,而且商业气息也没有那么浓重,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很舒服。第二个印象是秩序,节日期间,虽然游人和车辆很多,但整个城市井井有条,警察在路口执勤,车辆有序行驶,游人有秩序排队,公交车穿梭不乱,城市标识清楚。我们游览各个景点的交通问题,主要是靠步行、公交车和免费电瓶游览车。第三个印象是态度,接触到的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彬彬有礼,态度和蔼,服务到位,我们入住的宾馆居然提供免费的自助晚餐,这在以前从未遇到过,虽然肉食少一些,但主食和蔬菜丰富,还有免费的啤酒。

下面两张照片是旅游途中在路边的街心花园拍摄的。

回京的路上,我们顺便到定州看了看,这里有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到定州开元寺塔。

开元寺塔,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定州市城内。这里是历史上宋、辽交界的军事重镇,宋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又称料敌塔。北宋真宗于咸平四年(1001年)下诏建塔,至和二年(1055年)始成。塔建在高台上,平面呈八角形,11层,高84米,是我国最高的砖塔之一。塔分内外两层,两层之间有游廊环绕,塔各层东、西、南、北皆辟门,层间有砖阶可直达顶层。第二、三层游廊顶部天花由雕花砖砌成,并以彩色相饰,极为精美。塔内两壁有壁龛,龛内原有壁画、塑像。各层回廊壁上,历代碑刻和名人题咏很多。现在,塔的周围有很大的广场,还有不少仿古建筑。但我们去时,塔没有对外开放,只能远望之,或许过一段时间会对游客开放。

匆匆看过料敌塔,我们来到与其一街之隔的定州贡院。

贡院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始建,为考取秀才、贡生之所。道光十四年(1834年)修葺扩建。贡院平面方形,占地2.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47平方米,现存影壁、大门、魁阁号舍、大堂、后楼等建筑。定州贡院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考场。

古代考生需先在大门口点名,经过搜身后方能进场。

主体建筑魁阁号舍是由号舍、魁阁两组建筑组合而成。号舍以山面为正面,面阔七间,进深九间,卷棚悬山顶。梁架为八柱二十八檩,屋顶高度分为四层,当中最高,左右依次降低,屋面亦随之分层。在顶层和第二层檐下开通长直棂窗,以利采光。这里就是清代的考场了。置身其中,无论采光,支撑结构,开间面积等还是给我不少震撼。

魁阁进深仅一间,贴建在号舍南,立面沿号舍山面轮廓处理成正中攒尖顶,两侧依次降低,形成奇特外观,成为定州贡院的突出特点。当中二层阁楼,是供奉“魁星”之处。相传,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他的形象是取“魁”字会意而做,一脚翘起如魁字的大弯勾,一手执笔若点状,以示点中了合格的士子。

大堂紧挨号舍之北,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十二檩带后廊,屋顶为勾连搭,是考生交卷、考官封卷之处。清代,考生在号舍答卷完毕后,需向里走,经过一道门槛进入大堂交卷。这道门也被称为“龙门”,取鲤鱼跃龙门之意。试卷过了这道门,就不能收回了,这道“龙门”便成了决定考生命运的地方。

后楼面阔五间,进深四柱七檩,前出廊,高三层,是考官观看武生比试处,兼住宿之用。

贡院整个院落占地很大,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虽是节假日,但游人很少,可以慢慢品味,细细观赏,感慨科考的延续和变迁。

离开贡院,我们去寻找定州大道观。据介绍,大道观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现仅存玉皇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庑殿顶,殿内四壁皆绘壁画,计105平方米,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沥粉贴金众神朝拜图,线条圆润流畅,色彩浓淡相谐,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待我们在一片民居中找到道观,却发现大门紧闭,做谢客状。据旁边一位居民讲,自从他居于此地,历经十几年,从没有看到道观开门迎客,听罢,我们只能悻悻然,掉头回家。

6点,顺利回到北京家中。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感觉正定古城,对于喜欢文物古建的北京人而言是个非常适合短途旅游的目的地,人们可以找一个周末或假期中,或自驾或乘坐高铁,用两天的时间深入体味这座小城的韵味。强烈推荐!!!

冀晋古建游(1)------从皇家陵寝到百姓民居

冀晋古建游(2)------晋善晋美,感受历史文化的震撼

冀晋古建游(3)------五台山,“国宝”汇聚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