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上百医者聚在一起,开一个party,他们会说什么? 2019年伊始,我们有幸见证了这一时刻,但万万没想到,医者们,都哭了。 原因是,那些挥之不去的,扎心瞬间。 壹 “你是想妈妈了吗?” 首都儿科研究所重症医学科主任曲东讲了这个故事。
从那一刻开始,曲东要求自己成为孩子的代言人,不能让任何孩子在孤独和恐惧中,一个人走向死亡。 贰 “他跟我说,想喝一个可乐”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主任侯晓彤,曾经以为自己是“上帝”,他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ECMO,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被誉为呼吸科ICU终端救命神器。 ECMO的出现,意味着心脏停跳,不再是死亡的标志。因此,有不少人把使用ECMO来拯救濒死患者的医者,称作“上帝”。
叁 “我有什么可感谢的呢?” 王璐,这个年轻的妈妈,每讲一个案例,都在落泪。 有些医者的工作,就是陪伴着病人和家属经历一场又一场的生离死别。 这些人,被称作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肆 “我患者的女儿学医了”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的故事。
活动现场,这位北京男人带着家人一起来了,他告诉顾晋,因为受他的感召,大女儿2018年参加高考,如愿考上了首都医科大学,他们希望不久后,女儿会成为一名像顾晋一样有温度的医者。 伍 “我们一想到再也穿不上白大褂,就想哭” 2001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终身教授、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 朱学骏 为一名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治疗,腹部肿瘤摘除后,病人明显好转。但一年后,患者复发,再一年,病情更加恶化,朱学骏赶往浙江,和患者做了最后的告别。 正是深知大疱病惨痛,朱学骏几乎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在与它抗争。 2009年,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妇科主任医师 蔡连香 患上了肺癌。躺在病床上,看着那些医生进进出出,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身披白衣,帮助那些患者了。 但幸运的是,直到2019年,81岁的蔡连香还穿着白大褂,守在病人身边,她说能为无数家庭带去新生命,这是她的荣光。 时间来到2019年,许贤豪 依旧每天坐着车往返于家和各个医院。偶尔带着白发苍苍的老伴回趟上海老家,走不快,转转儿时住过的弄堂,老人家竟高兴得像个孩子。 他是神经内科的老前辈,他有无数的学生在等着他的传授,一辈子,他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上述三位医者,平均年龄79岁,至今仍在一线奋斗。 陆 这只是发生在一小部分医者身上的故事,他们真实的诉说着,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我原以为医学是无所不能的。 有人说,面对患者,我们并不总是那么自信。 有人说,对不起,我总是带来坏消息。 但也有人说,当医生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 更有人说,与其躺着生,我要站着死。 救死扶伤不是一句空话,当病人离去,医生所承担的痛苦,不是他人能够体会的。 医者,会永远记住死亡的代价。然后,背负着希望,再次出发。 《医者》的故事,是人性的故事,不论是敬畏、慈爱、道义、悲悯、坚守抑或仁心。这并非医学赋予医者的责任,而是医者带给医学的温度。 一期一会,一切皆不可复制,生命亦如是。 医者在努力保全,我们生而为人最基本的权利。 今晚7点50分,由BTV生活频道 |《医者》栏目主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北京同仁堂鼎力支持的【精诚医者】致敬颁奖盛典,邀您共同聆听生命与医学的故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