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武艺道艺分论 盖武术一途,分内外两家,有武艺道艺之称。练武艺者,注意于姿势,而重劲力。习道艺者,注意于养气而存神,以意动,以神发也,兹分述如下: (一)练武艺是双重之姿势也。两足用力中心在于两腿之间,全身用力,用后天之意,一呼一吸,积养气于丹田之内,而吸收有益之成分。久之则身体坚如铁石,站立姿势稳如泰山。一旦与人相较,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象,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束身而起,长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日不放松。拳经云:“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稍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此谓之浊源,所以为敌将之武艺,固灵根而动心是也。若练到登峰造极至善处,亦可以战胜攻取无敌于天下也。 (二)练道艺者,是单重之姿势也。一足用力,前虚后实,重心在于后足,前足可虚亦可实。心中不用力,先要虚其心实其腹,使其意思与丹道相合。进退灵通,毫无阻滞。进则如弩箭在弦,发出直前而行,退则如飞鸟归巢,飘然而返。勇往迅速绝无反顾迟疑之状态,且练习之时,心中空空洞洞,无念无想。其姿势虽千变万化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所谓从容中道者是也。偈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心无心,心空也,身无身,身空也。”释迦所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真空。”其殆道艺之学不二法门欤。盖静者动之基,空者实之本。心中空虚则灵不昩,有大智慧,大明悟发生。如有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防范,然随彼意而应之,自然有坚决之抗力。静为本体,动则为用,正是此意也。盖拳法三节无有象,如有象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致饮食之间,皆是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固而不得其道。以致既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此是养灵根而静心者之用也。 |
|
来自: 知足常乐lthdcv > 《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