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北极1300公里左右的永冻层中,藏着数百万的农作物种子。这座“仓库”叫做 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挪威斯瓦尔巴德全球种子库),被称为是全球农业的“诺亚方舟。” 中国其实也有一座种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就在云南昆明。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也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 我国已故的植物学家钟扬教授常常会说这么一句话,“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如果我们能够获得种子,这些种子可以为我们提供水果,可以为我们提供花卉。更重要的是,还能为我们提供粮食,甚至提供医药。这就是种质资源保护的意义所在。” 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里,每一粒新到来的种子,并不是直接收集入库保藏的。它们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筛选和处理工序。尽管有实验设备,但为了尽量减少对种子的损坏,这一过程大多数时候需要手工完成。 入库的种子数量也有严格要求,工作人员会抽取部分种子称重,得出种子平均重量,然后通过称重来确定种子数量。 之后,这些种子会被送入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百分之15的主干燥间,在这样恒定的环境中让种子含水量缓慢降到百分之5左右。经过这段“休眠期”,种子基本就达到了入库条件。 最终,这些种子会被分装在高度密封的容器里。沉睡在位于地下六米,零下二十度的冷库中,成为可以跨越百年,甚至千年的时间胶囊。 十年来,我国种质资源库抢救性收集和保存了各类种质资源2万多种、超过22万份。如果哪一天某个植物在地球上灭绝了,只要种质资源库里有它的种子, 我们就能挽留住它离开的脚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