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前昆明建特殊银行,工作人员找种源时,曾空手攀登危险山峰

 历史解密坊 2019-10-14

提到银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银行就是用来存钱的地方。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其实我国还存在着一座特殊的银行,而这座银行所储存的东西居然都是“种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种子银行的背后,又会有着怎样的故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种子银行听起来陌生,其实却很好理解,它就是一座以搜集植物种子为使命的种子库。种子库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在某些濒危植物灭绝时,能够以种子库中的存储样本继续培养繁殖下一代绝种植物,保证其物种的延续。

世界上第一座种子银行位于俄罗斯的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是当地一所种子研究会专门成立的。种子银行内的全部种子,都是由一位名叫尼可莱·瓦维洛夫的人完成采集的。这位俄罗斯的植物学家,从小就对各种植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喜欢搜集各类种子,几十年间,他搜集的种子数目超过了40万份,都被收藏于种子银行内。

据资料记载,种子库被建立在永久冻土带的地下,库内温度常年保持零下18℃,完美的设计,也让种子库能够经得起里氏6.2级地震以及其他各种自然或人为灾害的破坏,为种子银行内的种子提供了良好的保存环境。
2009年11月29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云南省昆明市被建成,它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称得上是我国第一家种子银行,同时也被誉为是中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诺亚方舟”。

据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底,中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共收藏保存野生植物种子10048种,共计80105份,其总数达到了我国种子植物物种的1/3左右。令人感到自豪的是,我国建立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世界上第二个种子数目保存过万种的资源保存设施。
在庞大的数据背后,其实也凝结着工作人员们的辛苦,因为种子银行的种子保存方式并不简单,甚至称得上是复杂无比。想要保存植物种子,要先进行有效的采集,而采集种子的讲究有很多,必须要理论与数据相结合。

对于生长较为广泛的植物,研究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生物学理论上的大分类,采取择优汰劣的方式,选出颗粒饱满且出芽率高的种子作为采集目标。一般来说,每个品种采集种子的数量应该是10000粒,最少应在2500粒左右。对于高度濒危的植物来说,采集的种子数量最低不能少于500粒。不仅如此,所采集到的种子还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测试研究的样品,而另外一类则是专门永久性保存的藏品。
搜集种子的工作看起来简单,可是真正实践起来才知道其中的艰辛。种子采集员老郭曾经透露,采集种子的工作并不容易,对于一些广泛存在的植物品种,采集的时候需要一粒一粒的筛选,更要记录数据,有时候眼睛发花查错了数目,还要重新数起。

对于一些高濒危植物物种,它们所生长的地方多是悬崖峭壁或者沼泽密林。研究员们想要采集其种子,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有一次老郭去墨脱,他曾徒手爬山了一座呈现90°的四五丈高的孤崖山,并在山上采集到了一种野兰,一种草籽,一种灌木的3样种子。

我们都知道,在如此人类文明未涉足的环境中,充满着诸多未知的危险,无论是陡峭的山体还是毒蛇毒蝎,都有可能危及研究员的生命,而老郭他们被毒蚊子与蚂蟥叮咬,早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种子银行的搜集研究员们之所以如此“玩命”,正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就是搜集各类植物种子,不让任何一种曾经存在的植物彻底消失。否则的话,这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不负责,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莫大损失。

昆明市种子银行的建立目的,就是要保证现存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在研究员们近10年的努力下,各种植物的种子保存技术已相当成熟,在常温下只能保存145天的玉米种子,可以在种子资源库保存460年,小麦种子常温下可保存99天,在这里能保存786年,而水稻、大豆与棉花的种子,则相对分别可以延长至1139年、214年、以及17076年。

有人说,种子银行的建立是为了应对所谓的“世界末日”,假如真的有一天,地球上的植物全部灭绝,种子银行中的种子也可以立马被播种,继而再一次焕发生机,还地球一个绿色和谐的环境。可小编还是期望,种子银行能永远成为摆设,“世界末日”还是永远不要到来,毕竟我们人类一直在努力地保护着自己的家园。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