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憂,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 南方热, 天气之热可以生地气之火。 所以南方生热,热生火, 也就是说下面说的,在天为热,在地为火。 火生苦,苦味属于火之味。 心为火之脏。所以苦生心。 “心生血”。心主血脉,血液的产生需要经过心阳, 血液是水谷精微靠心阳而化生的。 津液也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 那么是不是一回事呢? 当然不是一回事。 那血为什么是红色的呢? 古人的解释是,奉心阳而化赤, 心是赤色的。 所以水谷精微受到心阳之气的作用,才转化为赤色。 @广东~brannyluk** 并非如此啦,实际而言,现在的南方人更容易得阳虚寒症。而且这类现在更多。 Q:是水质问题么。 生活习惯问题啦。 现在流行空调。 加上生活习惯,纵情声色之乐的更多,生活不规律的。 很多阳气耗损,生内寒,空调等原因,特别夏季, 在外热的时候,腠理打开,一进空调屋,寒气马上就进入体内了。 继续谈下一句。 “血生脾”。这就是五行里的火生土了。 而不是血直接生的脾, “心主舌”心开窍在舌,后面越说了,在窍为舌。 @广东~brannyluk 心属火,心生血。五行里火生土,土对应脾。 这样去理解。 继续看下一段。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憂,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在六气是热, 在地之五行是火, 在人体的形体是脉。 有个成语说五体投地, 这个五体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我们说的五体就是:筋、骨、脉、肌、皮。 我们这说的五体和那个五体是不一样的。 古人说的五体投地,是说的头身,四肢趴下。 心主血脉。所以在体为脉。 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 那么这几句大家就好理解了。 都没有问题吧? ”在变动为忧“讲一下这句。 这句这里是存在一点问题的。 他说他拿着敲桌子了,不小心就敲坏了。 因为后边说脾主忧,喜怒思忧恐,怎么又心在变动为忧呢? 在变动为憂,这样要严谨一些。 这个憂并非是脾主忧那个忧。 这里的憂,应该是这个嚘,有口旁的。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吞吞吐吐的样子。 言为心声,心在窍为舌,心病变了,舌头活动就出问题了。 那么说话就会吞吞吐吐的。 后面的“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就好理解啦。 下一段。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看看这几句。 Q:恐胜喜? 喜太多了就伤心,所以喜伤心。 恐胜喜,肾主恐的,肾是水脏。 水克火的。 喜极而泣。 所以说恐胜喜。 “热伤气,寒胜热”。 热伤气,我们之前讲了,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 热能伤人之气。 寒胜热,这也是水克火了。 苦伤气,苦是火,所以苦也能伤气。 咸胜火,咸入肾,咸是水味,苦是火的味,所以咸胜苦。 寒胜热,这就是水克火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