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联碑刻(十一)

 文山书院 2019-02-02

编者按

西泠印社坐落在杭州西湖孤山南麓,从白墙黑瓦的圆洞门入内,楹联、匾额、摩崖石刻比比皆是,目不暇接,文化韵味扑面而来。这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汇地,累积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凝结印社百年辛勤耕耘,铸就起今天的园林精华、印坛重镇。“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西泠印社如今每天吸引数以万计的海内外宾客来此看楹联、碑刻遒劲丰采,领略篆刻艺术之美妙。


创社115年之际,我们特设“寻味孤山”栏目,与读者一同回到孤山,领略楹联匾额和摩崖石刻的魅力。






古长生庵碑记


明·古长生庵碑记 天启二年


释文:古长生庵碑记


钦差提督学政浙江□处提刑按察司副使孙昌裔撰。


予督学江浙,江浙□□内陆,其俗好佛而尚巫。于是至虎林首郡,则欲毁其淫祠,顾祠率皆古迹,毁故不力也。□仲冬至日,钱塘西壁民匍匐拟予曰:坊中有长生庵,为五季时敕建,地僻势孤,时迁世殊,于是崇者颓茸者芜,而僧阁教汙若无能主矣。予曰:毁之哉。民曰:郡多火灾疾疫,自……,国初来坊,无回禄,考诸古迹,茫然独斯。庵依然存也。而疠气流行,人无怙赖,岁时伏腊无不叩庵之门,香灯顶礼,斯足知庵之功也。□是植颓起圮,新而绘垩焉。嗟乎,定倾者也,浑流者思庵之言思也,香灯使之世者也,民又曰是庵也。前修之者屡矣,然费经大众,人有玩心,今执信而义□,逾月告成。而鸠木聚泥,悉由本坊庵之兴也,非世也,人也。而守僧悟□通毓湛仁,且惧游徒暴客之为患□,则欲禁之,禁之是使之清净之道也。予曰可哉,志庵之名长生也。所以规世也,是故佛以居之戒,弗□□僧以守之虑弗专也,廩给以养之,钟鼓以课之,严惰徒而永清净也。夫如是而庵犹弗长生者乎,于是□其志而禁之以碑。予因嘉众志而捐俸以资之,且考其事而并志之。

(后署捐银者若干人等。)



古长生庵碑记局部




西泠红梅碑


清·彭雪琴绘《西泠红梅碑》


此碑原竖俞楼。杭城以梅名碑有两块,一为“梅石双清碑”,惯称梅花碑;另一为彭玉麟绘的俞楼红梅碑,杭人称“西泠红梅碑”。画中一株枝粗苍劲的梅树主干,居中拔地而起,形似虬龙腾空,气势吞云。树上枝条扶苏,缀上朵朵怒放红梅,犹如漫天点点辰星。


有彭雪琴、俞曲园、徐花农、马驷良题跋。


(左下钤印)青宫少保少司马。



彭玉麟题跋


释文孤山风景以处士梅花胜而得,春□岭上梅花从来无先开者。光绪戊寅秋末,曲园主人孤山筑俞楼于山之西麓。十月朔,楼下红梅一枝早放,吾征主人之姑苏住之春在堂也。予巡江公余,适来湖上,见而异之。因涤囊中秃管,染彩而写之,以志巢居,阁下三□未有之奇,而俞楼独得也,省鉴家其以退省散人为好事焉。南岳七十二峰樵人雪琴并识。


钤印:彭玉麟印。



俞曲园题跋


释文:老彭淡墨写臞仙,岁画红梅三七年。特为俞楼助春色,燕支多买不绢钱。更感多情马少游,湖嵌八尺细雕锼,他年丹辟争摸拓,会见人间万本留。雪琴侍郎□□作红梅至,特为俞楼作此,设色甚妙,□□□□□□□隅人间,恐后人忘其名红梅。俞樾因题□。



徐琪题跋


释文:孤山昔得春□,迎岁方开两枝,辰事者,言芳信早催也。吟笔染胭,以名仙石,将复名臣点缀□山一色新金石,从此,俱不枉伏□□□□称珎。孤山梅开,□□未霜,目花者前年侧□度俞楼,春时楼外以开红梅一枝,因□□琴呼写□□□□□□国师□。今以□□呈作,方如广纫无惜,欤与海内。□此老兄□□□□□剑工刻石,以世久逸在后山,诗二章以寿,两印者□□方□也。辛巳小春花农徐琪。



马驷良题跋


释文:戊寅岁,退省翁为曲园先生写设色梅花,奉悬于俞楼。余见其挥洒淋漓,弥高拔俗,真得草堂面目。辛巳商之花农太史采石太湖,镌而立楼后,庶与雨公之勋业文章并寿焉。辛巳秋姚州马驷良谨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