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钱叫你们来就是抬病人的……”急救医生曝光的这个病例值得所有人深思!

 茂林之家 2019-02-02

来源:医路向前巍子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呼吁大众要合理正确地拨打和使用120急救车了,但是最近的几件事让我相当恼火,恼火的憋屈,被骂的一点脾气也没有。

“花钱叫你们来就是抬病人的……”急救医生曝光的这个病例值得所有人深思!

医生在一起聊天最多的话题就是: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奇葩病人...

前几天我们科收了一个病情复杂的病人...

我们做了一台难度很大的手术...

我被一个无理取闹的病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今天和大家讲一个让我们急救医生恼火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前几天的一个120急救医生被投诉了:家属投诉她服务态度不好。

她和我聊天表示委屈,后来聊着聊着她竟然哭了...

她告诉我:

那天我是120急救班,接到急救中心调派任务后我们车组很快就到达了患者家里。

患者是一名腰椎骨折的老年女性,拨打120说是摔伤,其实到现场后我们能感觉到患者并不是今天摔伤的,因为在两周前她的腰部做了手术,这次拨打120是为了复查。我和护士也没太多说什么,但是家属的话却让我们很是不悦。

“怎么就来了两个丫头片子,怎么把我妈抬下去?”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嚷嚷地喊着,“咱们都别动,让她们俩抬,咱们抬不好,要是再摔到我妈可不行。”他冲着一旁的几位家属说道。

我,一个女孩子,身高160cm,体重48KG;

护士,一个女孩子,身高163cm,比我稍胖一点;

担架工,中年男性,身体强壮。

“您看,我告诉大家怎么抬,咱们一起都搭把手把病人抬下去行吗?”我说的很小心,生怕触怒了病人的儿子。

“都别管,就让她们抬,花钱让她们来干什么的,把我妈给平平稳稳地抬下楼,告诉你我妈刚做完手术,要是再磕碰到就让你们120负责。”他边说边点了一根烟,坐在沙发上悠闲地抽着。

“您看,我们两个女孩子哪来的那么大的力气,你这里有这么多男家属咱们一起抬一下好吗?”我当时心里真的很气愤,但是我又不能表现出来。

“我出钱让你们来抬,我朋友凭什么帮你们。”

这是帮我们?这是帮你母亲,帮你们家啊。我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我什么也没说。

他就那么抽着烟,歪楞着脑袋看着我和护士。

他的几个朋友还是不错的,”咱们一起帮个忙吧,两个女孩确实抬不动。“

”不许帮忙,哦,对了,你们120的担架呢,怎么不用担架抬?“

“您家是老小区,住的是5楼,没有电梯...”

“废特么话,我还不知道,要不花钱叫你们干嘛。”没等我解释完,他又开喷了。

“您家楼道太窄了,担架根本就拐不过来,咱们只能拿一个大被子把病人平抬下去。”

“让你们这个哥们给我妈背下去。”他指了指担架工。

“腰椎骨折术后,只能平抬,别说背了,您母亲坐都坐不住,您看看咱们一起抬一下吧,我们多用力,您来两个人帮下忙就行。”我甚至是在求他。

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他对120有如此大的怨恨,他不停地在骂着,那一刻我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后来他的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帮忙一起把病人从5楼抬上了120急救车...

后来他到医院不肯结120的费用...

后来他投诉我服务态度不好...

说完这些话,她又哭了,我真的好委屈,难道120医生就是去给抬病人的吗?我学了这么多年的医为什么现在干的却是体力活?

看着如此一个柔弱的女医生委屈地流泪,我的心里真特么不是个滋味。

可能您会不理解,为什么要医生护士帮忙抬病人?

呵呵,规定,这是规定!

120的一个规定就是:120车组要负责患者的搬抬,家属是辅助。如果因为搬抬不当引发的一切后果全部由120负责。

医生、护士和担架工是主力,家属是辅助,当然家属可以不管,就像上面的那个小伙子。

规定是好的,是为更好地服务患者,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当我们把病人从没有电梯的高层楼房抬下楼后,手是抖的,抓被子得手指也抠得生疼,至于再扎液、治疗、抢救等,我们那颤抖的双手...

我们科里的一个老大夫,50多岁了,出120接了一个病人,他和担架工连背带托地把患者从楼上背下来,后面跟着一群指指点点的家属。

真可笑,真可悲...

后来我们这个老大夫还把腰扭了,在床上躺了一个礼拜。他说:“去特么的规定,下次再碰到这样的家属,我就让他直接去投诉我,我还要老命呢。”

其实我知道他这是气话,到时候该抬还是要抬的。

这样的例子在平时工作很常见,但是大多数的患者和家属都是通情达理的,大家一起搬抬病人,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患者更快的得到救治!

规定是死的,人心是有温度的。   

这种让人气愤的家属有,当然让医生感动的也很多。

几年前的一次急救任务,我到了患者家中,患者是一位60多岁的老年男性,家中只有老两口。患者一侧肢体突发活动障碍,言语不清。我给出的初步诊断就是:脑梗塞。

脑梗塞如果严重是需要急诊溶栓的,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但是患者家住在没有电梯的六楼,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担架工。如果等患者的其他家属到来帮忙可能会延误溶栓的最佳时间,我从六楼把老爷子一口气背了下去,然后送到了医院。

后来老太太心疼地攥着我的手,满含感激的泪水看着我,那时候所有的累和痛全都值得了,心里暖暖的...

最后我想说:

对于医护人员:我们还是需要帮忙搬抬患者,不管规定如何制定,我们是治病救人的,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职责,我们要对生命负责。但是对于那些想把我们急救人员当成搬抬工具的人,我见一个教育一个。

对于需要急救的患者及家属:配合医生护士,大家齐心协力,为的都是能更好更快地让患者得到治愈,彼此关心信任不好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