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文化的巅峰 | 谨以此文祝大家春节快乐!

 昵称4705243 2019-02-02

 

1、瑰宝

 

现在都讲传统文化。

 

个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普及最广的形式,是对联。

 

是的,是对联,不是麻将,不是斗地主,不是《三字经》,也不是《弟子规》。后面这四者肯定不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最后两者,甚至是糟粕。

 

对联有很多种,春联,挽联,庆联,寿联……

 

春节,先说说春联。对联中的春联,有点特殊,由于节日气氛的需要,多是祝福语和祈祷语,比如“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世俗性强,艺术性却明显差了,这个可以理解,节日气氛的需求。

 

春联,不可以作为对联的艺术形式来看待。

 

真正的对联,还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2、代表

 

这里有一个逻辑: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中的许多名句都成为对联的内容;

 

而专门作的对联,其中的许多名句,也如唐诗宋词一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血液。

 

个人认为,对联文化的巅峰,还是中晚清的曾、左、李时期。

 

首先,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都是大儒,对联内容都是自己写的;其次他们都是书法大家,对联上的字也是自己写的……这就牛了!

 

首先看曾国藩写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幅对联的内容: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不用解释,曾国藩的霸气和文气扑面而来;而曾国荃当得起这幅对联。这幅对联的曾国藩亲笔,好像失传了。但后人写的这幅对联,挂在著名的某位叶总的办公室里。叶总也当得起这幅对联。叶总的名字,不太方便提,不提也罢。

 

堂堂如叶将军,也是无法得到曾国藩的真迹。

 

又比如左宗棠的名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这幅对联,挂在李嘉诚的办公室里。当然,一看就不是左宗棠的亲笔啦。

 


堂堂如李首富,也无法得到左宗棠的真迹。

 

3、曾国藩对联欣赏

   

以下为曾国藩亲笔对联。铮铮骨气,何需多言?

 



 

当然,曾国藩作为大师级的人物,对联中多有诙谐和哲理。比如,“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粗看之下,是打油诗,顺口溜;细看之下,对仗工整,相当于现在的超级心灵鸡汤。这就是大师之作。

 

4、左宗棠对联欣赏

 

曾国藩书法的铁骨铮铮,左宗棠的对联里也有,却又多了一丝妩媚。

 


 

但左宗棠对联中最著名的,个人以为是以下三幅:

 

(1)挽曾国藩联,对曾氏家族作出一个交待: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2)发迹联,凭此联攀上总督,娶了陶总督的闺女: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3)下边这联,可以作为左宗棠对自己的交待: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5、李鸿章对联欣赏

 

      相对于曾国藩和左宗棠的书法对联,李鸿章的就圆润多了。他也是书法大家,是现在大家喜欢的形式,不多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