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画术语——形似、神似、不似之似

 眼镜老猪猪侠 2019-02-02

中国画术语——形似、神似、不似之似

◇形似

与“神似”对称。中国画术语。指艺术作品的外在特征。战国荀况有“形具而神生”之说。

南朝齐范缜亦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之说。

形似与神似是统一的。

南朝宋宗炳虽主“万趣融其神思”,仍然坚持“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东晋顾恺之说得更明确,即所渭“以形写神”。清代邹一桂说:“未有形不似反得其神者。”故“形似”为绘画的始基。

但于形似中求神采,仍为艺术造形之终极。参见“神似”。

◇神似

“形似”对称,中国画术语。指主客观相统一,由事物的表象到意象的深化。

即“神者形之用,形者神之质”。

北宋苏拭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之说。袁文曰,“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具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

凡人之形体,学画者往往皆能,至于神采,自非胸中过人,有不能为者。”

黄休复论“六法”云:

“惟形似、气韵二者为先,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

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其“气韵”即“神似”。

晁以道、杨慎、李贽等,皆有阐述,“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

故”形神兼备”是绘画艺术的定论。参见“形似”。

◇不似之似

中国画术语。指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有所概括、取舍、调节,以求收到比生活更高的艺术效果。

初见于明代沈颢《画麈》:“似而不似,不似而似。”

清代石涛题诗亦有:“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

现代齐白石说的“不似之似”,即石涛说的“不似似之”。

黄宾虹说:“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傅抱石曾列作画程序:不似(入手)——似(经过)——不似(最后)。(《中国绘画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