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MS对泰国养虾业的影响,从导致高养殖失败率到影响甚微,泰国做了什么改变?

 水产前沿 2020-10-16
要检测出“Pir毒素基因”才能定义“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
  • 文/图 水产前沿 吴佳辉

这些年,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又认为是急性肝胰腺坏死症/病(AHPNS/AHPND),它的出现已经造成多个养虾大国不同程度的损失。2019年1月份,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杨丰研究员公布了一项数据,数据中显示,EHP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危害最大,导致生长缓慢没有经济效益。而AHPNS危害其次,导致早期急性死亡,造成减产。

杨丰研究员分享的检测结果数据

杨丰研究员在第七届中国养虾高手年会上介绍,2015年罗竹芳教授和Lightner教授合作报道了质粒pVA1上的2个基因PirA和PirB编码了2个毒力蛋白。自然缺乏Pir基因或人为敲除Pir基因,导致菌株明显失去致病力,证明毒素蛋白PirA和PirB是引起AHPNS的关键。

除了副溶血弧菌外目前已发现哈维氏弧菌,坎氏弧菌,欧文斯弧菌等多种弧菌能携带这种含Pir毒素基因的质粒。此外,研究人员发现缺少PirA或PirB都会失去强致病性。为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检测手册已明确表示:要检测出“Pir毒素基因”才能定义“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也就是说AHPNS/AHPND由产毒素弧菌引起。

EMS对泰国养虾业已影响甚微

2012年,泰国对虾EMS全面暴发以来,养殖户养殖信心不足。有泰国教授表示,在爆发EMS以前,泰国有15万莱(1莱=1600平方米)的养殖面积,年产南美白对虾量为40万吨/年。目前,泰国的养殖面积只有8万莱,年产量25万吨。

虽然泰国的养殖面积减少,不过,Suchart Farm的顾问Kob Patipon-Patrick表示,最近几年,EMS的影响已经没有刚开始爆发时那么大,养殖场的养殖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正大卜蜂食品副总裁Robins McIntosh也曾表示,“为确保不带病原,无节幼体在高级育苗车间里培育,卖给养虾户前,还要通过弧菌和孢子虫的抗性测试。因‘早期死亡综合症(EMS)’导致的养殖失败率,从以前的40%,降到了现在的0.1%。”

Kob Patipon-Patrick认为EMS的影响甚微除了泰国严格的苗种培育要求,也得益于标粗场的营养强化与养殖户投大苗的理念。“苗种在达到P40之前,风险是由育苗场和标粗场来承担的。虾苗规格达到P40再投放入养殖场,其环境适应力增强,抵抗力也较强,出现EMS的概率就极大降低。”

标粗大苗,被国外同行理解为“nursery”,即一个营养强化、体质强化的过程,这是常规养殖条件下所不具备的。同时,标粗大苗的过程,还是一个病害排查的过程。也就是说,一旦虾苗携带病原,那么在这个20-30天的大苗标粗过程可以尽早发现,而不是将隐患留给养殖户。

苗种培育至P40


泰国虾苗企业苗种的生产规格一般达到P12,中国的虾苗规格以P5-P10为主。在培育过程中,Suchart Farm一天投喂6-8餐,只投喂浮游植物(角毛藻、海链藻)、浮游动物(英伟丰年虫)、人工饵料(英伟人工饵料)。

培育到P8,则进行抽样检测。在生产前,虾苗场需要向政府提交资料,汇报年生产量,并交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苗种培育到P8规格,则向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交检测样品进行检测。要求总体的长度大于7毫米、个体间的差异小于5%、无挂脏、个体完整、肝胰脏油滴完整、虾体重的黄色弧菌含量不能超过1000cfu /g ,不能携带绿弧菌。

总体的长度大于7毫米、个体间的差异小于5%

左图:体表寄生虫对比

中图:尾节肠道与肌肉比等于4:1

右图:油滴情况对比

苗种培育至P12,则进入标粗阶段。标粗池先用30PPM的有效氯含量进行杀菌消毒,再干燥、清洗。用30PPM的有效氯含量进行水处理,沉淀、过滤。

P12标粗到P40的密度为6000尾/m³。每天投喂4-6餐,14天达到2000尾/斤;21天1500尾/斤;28天达到P40,在750-1000尾/斤。成活率在9成以上。

大苗培育密度,受水质和饵料制约


大家都知道,投喂常规虾片和大卤虫等生物饵料标粗,水质容易恶化。国内标粗P40大苗的密度通常控制在2,000尾/m³以下。如果能将密度提高,势必会提高水体利用率,则需要更加高效、对水质污染少、营养更加全面的饵料。例如,此次泰国走访看到,英伟微胶囊饵料标粗到P40大苗,密度在每吨水6,000尾以上;而育苗场从幼体培育到P12,主要投喂丰年虫幼体和微胶囊饵料,而不是大量依赖虾片,全程不需要倒池子,氨氮也不高。

同时,大卤虫、轮虫等生物饵料,的确在很多地区容易获得,成本非常低,但是不可避免的带来疾病隐患。作为苗种标粗环节,生物安全防控应该被高度重视。

大苗运输难度大,要做好这些措施


Suchart Farm用桶打包运输,1桶水大概120升。运输过程,Suchart Farm调节PH到8.8-9.0且提高水体总碱度。原因在于总碱度高有利于减少虾蜕壳,且能够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水体中Ca和Mg的比例调节为1:3,有利于应对虾的蜕壳。并每2小时投喂一次,每2小时检查一次水质。

Suchart Farm的养殖场采用塑料板制成直径为15米的圆形池子,用半生物絮团模式养殖,同时采用“ventury system”来实现低能耗,高产出。这些年下来,整套系统都比较稳定,养殖90天规格达到15-18尾/斤,接近200m³的池子产虾超3000斤。

EMS的爆发与诸多因素有关,苗种质量、苗种品性、苗种的抗病力、苗种的规格、水环境情况等等都会影响EMS的爆发程度。而泰国通过苗种检测以及标粗阶段进行营养强化,苗种规格较大。养殖场投放大苗,降低前期的养殖风险,也缩短了养殖周期。但是否匹配国内情况还需要进行优劣势对比,原因在于国内的养殖范围广,苗场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虽然苗企也有意识的布局华北地区,但还是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标粗大苗的运输相对比较困难造成成本上升,产量也少,能够辐射的范围就比较短。总体来说,还是建议有条件的养殖户先进行标粗之后再投放,相信养殖成功率会有所提高。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