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悠悠妈(现居德国),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德国育儿研究(ID: yoyomadeguo) 很多妈妈经常问我: “我的孩子特别胆小害羞,带去小区玩,TA总是看着别的孩子玩,想加入又不敢加入别人,一直没有朋友。” “我的孩子不爱和人打招呼,也不爱和别人说话。我说了很多次,都没有效果。请问这种情况怎么引导呢?” 其实上面这些情况在幼儿时期都特别常见,悠悠也是这样害羞慢热的孩子。 面对慢热的娃,父母急不得。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孩子的天生性格不一样,有的外向大胆,有的内向敏感,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孩子变得一样大方,也没有必要总是拿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比较。 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多为孩子创造社交环境,示范给孩子看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建立友谊。孩子从小浸泡在社交环境中,胆小害羞的性格一定会有所改善(当然这需要时间)。 哪怕我们不可能把一个内向的人变成真正外向的人,但至少孩子可以在实战练习中学到从容应对社交的技巧,学着融入集体。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我的旧文《德国人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用力在暗处》,温故而知新,希望对你有启发。 正文: 在德国带孩子四年半,悠悠妈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德国父母特别注重带孩子玩!不仅仅是家人带着孩子玩这么简单,而是想方设法的为孩子创造与其他同龄人一起玩的机会,以及经常带孩子参加或组织与家人以外的成年人一起的聚会活动。说通俗点,德国孩子一出生就在混社交圈子了! 难怪我们总觉得外国孩子大方得体不怕生,这完全要归功于他们从小到大丰富的社交经验。 1. Krabbelgruppe (6个月-3岁) 从孩子半岁起开始,德国社区提供一种叫“Krabbelgruppe”的亲子活动,每周一次在固定地方举行。由一个专业老师带领,妈妈或爸爸带着孩子参加。 老师会组织唱歌、手指游戏和小运动游戏等等,也会讲一些与宝宝发育相关的知识,解答妈妈们的各种疑问。 但最重要的是,这个每周一见的活动让孩子找到了同龄人的圈子,宝宝们可以在活动上一起玩,彼此观察互动,妈妈们则可以在一起交流育儿经,尽情抒发育儿心得。一次活动下来,宝宝和妈妈都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大家听了可能觉得Krabbelgruppe像早教班,其实这和真正的早教班还是有区别的。 Krabbelgruppe的价格非常便宜,目的不是为了激发宝宝的大脑潜力,而旨在为妈妈和宝宝营造社交圈子。 很多时候,妈妈们的抑郁和各种焦虑是可以通过与其他妈妈的交流来排解的,同时德国人也提倡要尽早让宝宝与同龄人接触。 有人问,这么小的宝宝懂社交吗?不是说太小的宝宝都是各玩各的吗?表面上看宝宝是不懂,但是我们已经知道,宝宝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当他们被父母的社交生活浸润时,父母的社交行为就会不知不觉地被宝宝习得! 因此,当我们谈论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时,首先要让自己的社交生活丰富起来啊。Krabbelgruppe就是德国妈妈生完孩子后的第一个妈妈社交圈,很多友谊都是在那里结识的。 多带孩子参加这种活动,见得多了,自然也学会了社交。你会发现,凡是父母社交很强的,孩子一般也会很强;父母社交弱的,孩子可能强,但需要后天付出加倍的努力。 2. Play Group (1岁以上) 在德国,Play Group对于那些一岁以后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数据显示,德国有将近一半的孩子会在三岁前就进入幼儿园,那么剩下的一半孩子去哪接触同龄人呢?游乐场?公园?在这些公共场合,虽然能接触到很多同龄人,却难以建立和保持紧密的联系。 可是,特别是对年纪很小的孩子来说,拥有几个固定的同龄玩伴和稳定的朋友圈,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就我亲身观察,孩子们在和自己熟悉的玩伴玩时,和与游乐场上碰到的不认识的孩子玩时,互动状态及程度相差太远。对于低龄的孩子,只有和熟悉的玩伴玩时,才会上升到分享、合作、角色扮演、乃至争吵等高级情感活动。 所以,就有了这种社区自发组织的play group, 相熟的成员,约定好的时间,让孩子们一起玩耍,甚至每个成员交一点活动经费,由组织者组织室外郊游活动,填补那些没上到幼儿园的小朋友的缺失。德国父母为了给孩子营造社交生活,也是操碎了心啊。 3. 家庭集体出游活动 悠悠妈经常能在游乐场上看到好多个德国家庭成群结队的到来,到了后把野餐布往地上一铺,父母们躺倒聊天,孩子们在沙坑上打成一片。 去年我们带悠悠去山上滑雪橇,就是四个幼儿园妈妈一起商量的,那个周末我们四个家庭十二个人一起排成车队开往科隆附近的雪山,滑完后又在其中一个孩子家喝了下午茶。 父母们围着餐桌吃点心喝咖啡,畅聊家常事,一旁的四个本是好朋友的孩子玩翻了天。对于两岁孩子来说,这社交生活是不是太丰富了点? 幼儿园的WhatsApp(类似于微信的社交软件)群聊也是妈妈们约起的利器,每次想到一个活动,不管是要去动物园,游泳,抑或是附近有马戏团、木偶戏表演等,妈妈们都会在群里吼一声,“有没有人感兴趣,想一起去的?” 悠悠老师摄于德国幼儿园 不光是周末和节假日,德国父母们连工作日也不放过为孩子创造社交玩耍的机会。幼儿园放学后约着一起玩到晚饭时间再回家是家常便饭。 天气好的时候,只要一个妈妈在群里提议放学后带孩子去农场玩,大家就会一呼百应,接完孩子后一起带去农场玩。 遇到天气不那么好的时候,德国父母会很热情的邀请其他家庭到家里来玩。 在幼儿园碰到其他接孩子的妈妈,她们经常会随口问一句:你们有时间吗?到我们家去玩一会吧?邻居也会经常给我发短信,问我们幼儿园放学后有没有时间去她家玩。 正是这样家庭间频繁的交往,孩子们对玩伴的父母和家也变得非常熟悉,熟悉到不需要自己的父母陪同也能玩得开,虽然他们才两岁。 就这样,我一周有两天省了三点钟就去接悠悠的麻烦,可以让她在朋友家玩到六点再回,为娘的心里真是暗爽啊!嘿嘿!算是给自己减负了😉 当然,也有一天我要把另外两个小朋友都接到我们家来玩。 不过,实际情况是,三个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我陪着!她们玩得起劲把房门都关上了,还不让我偷看呢!比起娃平时一个人在家需要我全程陪玩轻松多了! 去朋友家过夜在国外并不稀奇,你会发现,在很多国外的系列绘本中,都会有一个主题叫《第一次在朋友家过夜》,描写了这一奇特的人生初体验。去朋友家过夜也是德国孩子社交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大部分孩子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了。 悠悠妈小时候从来没有去过朋友家过夜,但我至今仍记得每次去我最亲近的表姐家过夜的激动! 我们一起刷牙,盖同一张被子,关了灯还一直说悄悄话,和晚上热得瞎踢被子的记忆都依然历历在目。虽说只是换了个地方睡觉,但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去别人家过夜,都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奇妙冒险! 尤其是在没有妈妈的陪同下,孩子单独去朋友家过夜,等于切换到了一个相对不熟悉的环境,少了家人的迁就与亲密,孩子要独立去适应别人家的程序和规矩,甚至在某些方面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对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同时孩子在面对相对陌生环境时的社交技能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你若问我,西方孩子为什么看起来要比亚洲同龄孩子成熟些?因为他们的父母从很早就为孩子创造无数需要独当一面的机会! 6. 让孩子参与成年人聚会 外国人特别爱party这个相信大家都早已熟知,德国人也不例外。光是平时大人和小孩的生日聚会,互相请来请去就已经够忙的了,几乎每个月都要给人买生日礼物...想约德国人,人家说忙,最常见的理由之一就是:要去给朋友买生日礼物...... 成年人的生日聚会上当然以成年人为主,大多是爸爸妈妈的朋友以及少数家人。因此,孩子在这种社交场合有机会接触到非常多的陌生人,慢慢的也就不怕生了,并且孩子有机会观察成年人是如何玩转party的。 不可否认,能在聚会上迅速和大量陌生人打招呼热乎起来(俗称自来熟),是职场成功的一大绝技啊!并非人人做得到。德国孩子从小混party长大,成年了遇到这种社交场合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跨年夜带悠悠去参加朋友的生日party 7. 重视孩子的生日party 在德国,不管什么人不分年龄,从小到老,每年都会过生日。孩子的生日是孩子一年中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一定要过,而且要相当认真的过! 不少父母会花很多心思布置场地,设计流程和游戏项目。德国有很多活动场地可供举办生日聚会租用,曾经我去参观一个古堡,里面的宴会大厅就被包了场,供孩子们庆祝生日,租金虽然不便宜,但也都在可承受范围内。 在悠悠妈看来,举办生日聚会最大的好处是培养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德国父母不会一手包办,他们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组织准备party,孩子作为party的主人,在准备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客人的需求;在party中,要担当起主人的角色,让自己的客人玩得吃得尽兴,照顾好每个人的感受。 其次,开party是很考验主人的计划和组织能力的:饮料食物、餐具、场地、娱乐项目等等都需要提前计划统筹。德国孩子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怎么培养的? 咳咳,从小开party开出来的......毕竟,能成功举办一场party,让所有人玩得开心,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啊。不信,你试试让自己的孩子组织一个party? 一定会让TA飞速成长。 悠悠妈总结一下,德国人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以“浸润法”为主,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丰富的社交环境,这其中包括: 1. 从婴儿时期开始就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朋友圈,孩子有固定的玩伴定期见面,结伴出行。可以让孩子先从一个朋友开始发展社交能力,再慢慢扩展朋友圈。 2. 成年人与孩子的社交生活没有明显界面,父母积极主动地参与孩子的社交圈,同时也经常带孩子参加成年人的社交活动,并且这里的成年人不止是家人亲戚,而是父母的朋友,甚至可能完全是陌生人。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从小多让孩子接触家人以外的成年人对孩子将来适应学校生活极为重要! 3. 在丰富的社交活动中,孩子不仅通过自己与他人的互动发展出了社交能力,也在观察大人的社交行为中,耳濡目染地习得了某些社交习惯。 其实社交就和学游泳一样,一定要亲自下水试了,才能学会,纸上谈兵是没用的。keep exposure,多与人交往,能力自然就发展出来了。 4. 放手给孩子独当一面的机会,把孩子当平等的有能力的人看待,不万事包办代劳。 5. 教会孩子玩。一个会玩的人社交肯定不会差!你能想象一个不会玩的人擅长社交吗?未来的世界掌握在会玩的人手中,赶快多带孩子见识各种玩法吧! 悠悠妈,定居德国,精通德国早教与教育,代表作《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公众号“德国育儿研究”(ID: yoyomadeguo)分享在德国学到的育儿知识、先进教育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