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刀杀人除去颜真卿, 卢杞缘何如此毒辣

 多收了三五斗68 2019-02-03

据说卢杞此人面色如蓝,视若鬼魅。古人说话文绉绉的,其实就是说他长相太丑,长得不好不代表这人情商不高,卢杞可是一个高情商的人,把政敌玩得团团转不说,还让圣上觉得他比任何人都忠诚,人没了还日夜思念他。

卢杞是开元时期的宰相卢怀慎的孙子,朝臣本来想着孙子应该继承了其祖父的名节,所以当朝廷推出此人时,大伙儿倒没什么反对意见,却不想此人内心就如面相一般形同鬼魅。促成卢杞快速崛起的是时任皇帝唐德宗,因为德宗需要除掉宰相杨炎,这活儿不能自己亲自操刀。

卢杞顺利挤走了杨炎,德宗心里一时痛快,对他也很赏识,但是卢杞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可让皇帝日后吃尽了苦头。德宗为什么逃离京师,就是因为卢杞对待泾师的恶劣态度导致随后发生的兵变,尤其是逃到奉天之后,卢杞还不忘离间德宗和地方军将的关系,直接逼反前来救驾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

卢杞似乎没干过什么正事,倒是死在他手里的朝臣可谓是接二连三,譬如宰相杨炎,检校司空崔宁,京兆尹严郢,宰相张镒,礼部侍郎李揆,最让人愤怒的是他对待颜真卿的态度。

古稀之年的颜真卿怎么就惹着他了?

从坐到宰相位置那一刻起,估计卢杞每日必想的大事就是如何长期的待在这个位子上,怎么才能做到呢?那就除掉一切威望,资历,气魄,能力均在自己之上的人。四朝元老颜真卿不就是最合适的人吗?他的人望太高了!

颜真卿在安史之乱时,曾独树一帜成为忠臣的楷模,但这人很倔强,认定真理绝不回头,因此也就不断遭到当权派的排斥。杨国忠得势时,颜真卿不愿意巴结他被撵走了;后来李辅国也讨厌他,但只是降了他的职;元载认为他太迂腐,就给他换了个职务;杨炎不喜他的刚正,给他一个太子少傅,表面上很尊敬实则不让他掌权管事。

轮到卢杞当政,越发忌刻颜真卿,当时颜真卿官居太子太师,卢杞却非要派他去地方上做官。

颜真卿找到卢杞,说出肺腑之言:”我性格偏激常引起别人的怨气,被贬也有好几次了。如今岁数大了,身子也弱了,还望相公多多庇护!当年你父亲卢中丞的头颅送到平原郡,脸上全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拭,是用舌头舔舐干净的,凭着这份情意,难道相公真不容我?“卢杞表面肃然起敬,内心却打定主意,让你走你不走,那就要你的命走!没错,卢杞就是要借刀杀人。

公元784年,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竟然派颜真卿去敌军大营传达圣意。这可把朝臣们吓昏了,颜真卿乃四朝老臣,位居太子太师,如今却要逼他羊入虎口,岂不是明摆着让他白白去送死,羞辱国家吗?

惟有老人义无反顾朝着叛军的方向走去!途径洛阳,东都留守劝他拖延时间,也许天子会改变主意,被颜真卿婉拒,天子不会改变主意的!

来到敌营,李希烈派出一干人手持明晃晃的大刀吓唬颜真卿,颜真卿面无惧色念完圣旨,这倒赢得了李希烈的尊重,“颜筋”可不是白叫的!尽管在被扣留关押的半年多时间里,李希烈曾多次威逼利诱,但颜真卿坚持一贯态度,旨意宣读完毕,你想怎样就怎样!

李希烈的部下周曾谋划先杀死李希烈,再拥戴颜真卿为节度使,归顺朝廷。可惜事情泄密反被诛杀,颜真卿最后自缢而死。我真的愿意相信李希烈最终杀害颜真卿是迫不得已,那样的话叛军也比卢杞来得光明磊落。

卢杞的祖父卢怀慎身为宰相,却一生清贫廉洁,史书原话:家无储蓄,门无遮帘,饮食无肉,妻儿饥寒;卢杞的父亲卢弈忠心报国,在安史之乱中遇害;卢杞的伯父卢奂任广州太守时,不为奇珍异宝所动,依旧保持清廉节操。怎么到卢杞这一代,会把祖宗的美德糟蹋的一干二净?卢家真是没脸了。

德宗始终弄不明白,为何人人都说卢杞是奸佞,唯独自己认为他是忠正的。

都说李怀光是被卢杞逼反的,在一片谴责声中,德宗无可奈何才贬其为新州司马,不久专门为卢杞来了个天下大赦,卢杞经常沾沾自喜道,我肯定会再被重用的。

卢杞没想错,皇帝就是这么做的,但这次大臣拒绝起草皇帝的诏书。办了那么多丧尽天良的事,没诛戮你已经够对不起那些死去的人了!皇帝无奈改命他人起草诏书,却又被大臣扣押,不予发布。

史书说卢杞在流放途中迟迟等不来好消息,在悲愤中死去。“在悲愤中死去”这句话我都不好意思写出来!

德宗对他日思夜想,特意找来他的儿子卢元辅委以重任。这儿子比老子强,到卢元辅这代,卢家重新捡起祖辈的美德,算是为卢杞赎罪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