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这个故事才知道:中国的皇帝是这样培养后代的!

 半梦书斋 2019-02-03

中国古代,对教育的重视超出我们的想象。现代人觉得自己为教育后代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其实,如果你和古人对比一下,你会发现自己做这些,与祖先在教育后代方面的投入和智慧相比,可怜得不堪一提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扒拉扒拉中国古代教育后代的一些做法。

聪明的民族都是在很早就意识到教育后代的重要性,中国也不例外。古代从最尊贵的帝王之家到普通的小康之家,都在教育后代方面有着独家经验。

皇家贵族子弟:顶层设计和具体严格的结合

大约2200多年前,中国的帝王就开始将后代的教育问题纳入了制度设计中。在当时的政治架构中,专门设置了“师氏”这一官职。除了给帝王做参谋之外,师氏”的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培养王室子弟。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讲,教育后代是为了孩子有个光明美好的未来,再深远的能够弘扬家族、光耀门楣,已经是最高追求了。

可是,对于帝王贵族来讲,他们的后代不需要为生活发愁,但是,他们的未来、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他们面临的是要管理好一个国家,把祖先的江山代代传下去。所以,睿智的帝王一般都会选聘朝中德才兼备的老臣做皇子的老师,而且会要求他们严格教学,严格要求皇子们的学业。

皇子的教育:德和行的结合

古代皇家对皇子的教育,是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内容、方法之系统完备不是我们普通人学得来的。

皇子的老师会用传世的经典理论来教导他们,“以三德教国子”。

三德即中庸之德、仁义之德和孝德。这三德,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和精华,中庸之德教做人,仁义之德教做事,而孝德则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有此三德做基础,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皇家接班人。

皇家的教育还格外重视实践。师氏“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这些皇子们的老师要将历史实例、掌故,结合当时的政治、伦理、道德标准给皇子们精讲,让他们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的运用能力。

这种系统的教育,是贵族子弟普遍要接受的教育。“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凡是帝王的皇子、诸侯王子以及诸侯、卿大夫中未出仕的子弟都要跟师氏学习。不仅如此,许多聪明的皇帝在教育后代方面亲力亲为,堪称现代人的榜样。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唐太宗精心写了本书,名叫《帝范》。专门教他的儿子如何当个好皇帝。在唐太宗去世的前一年,他郑重地将这本“宝典”交给了皇太子李治,并嘱咐他:“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

贵为天子、睿智清醒如唐太宗,当父亲如此兢兢业业,实在让不少人汗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