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这是关于砚的组成最详细的说明了

 半梦书斋 2019-02-03

砚,是研墨器,又称砚台、砚田、墨池、墨盘等。它实在文字形成后,随着文字的交流频繁和墨、笔、纸的出现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东汉以后,砚台的结构已基本形成,砚形得到进一步完善,主要由砚堂、砚池、砚额、砚岗、砚边等组成。砚台成为一种既具有使用功能,又有艺术欣赏价值的文房用品。

自汉以后,砚台的形制和使用功能已基本确定,一直延续至今。从使用的角度上,以青州红丝砚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和功能。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这是关于砚的组成最详细的说明了


砚堂:又称墨堂、墨道、砚心。砚堂是砚的研磨处,判断砚石质的好与否、使用性能和艺术欣赏价值的高与低都是由砚堂决定的,因此,在创作中,艺人们都会将砚石的最佳部分设计在砚堂中间。

砚池:别称墨池、砚海、砚泓、砚湖。特指的是砚的低洼处,它主要用来存积清水和墨汁。砚池的设计一般因材而异,可大可小,可方可圆,位置可根据题材或砚形而定,如果遇到石砚上有上佳的石品花纹也可以不设砚池,砚池是一方砚的重要位置,无池不能叫砚。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这是关于砚的组成最详细的说明了


砚额:又叫砚头,指砚池的上部,一般情况下,它的比例比砚其他部位都要宽些,主要用来雕刻装饰,增加艺术美感,提高砚台的欣赏价值。

砚岗:指砚堂上稍高的部分。使用者习惯称它为“罗汉肚”。主要是让清水或研磨时的墨汁从砚岗两侧流到砚池里去,又可以作掭笔之用。

砚边:指一些常规砚的边缘,是起到研磨时挡水档墨、不外泄的作用。而一些随形雕花砚一般一设置砚边,多用深刀雕刻的纹饰作蓄贮墨汁或水用。

砚侧:砚台四周或四侧。在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砚的砚侧都雕有装饰纹饰,而一些随形的砚的砚侧大多不作雕刻。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这是关于砚的组成最详细的说明了


砚面:砚台的表面,多用雕刻纹饰来美化。是体现砚台艺术价值的关键部位。

砚背:又称砚底。砚雕艺人及收藏家通常会在砚背加刻款识、砚铭或诗词、题跋、印鉴,甚至用浅雕、线雕、薄意雕等来装饰,以此来增加砚台的艺术美感。

砚盖:即是在砚的表面加盖,作用是防止研磨出来的墨汁干涸和增加砚台的艺术美感。在历代砚雕形制中都有雕刻精美的带盖砚出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