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千年的白酒文化就这样被迫害了!

 用知识丰富生活 2019-02-03



酒精酒几十年的历史,却迫害了五千年的白酒文化,现在一提到白酒,首先想到的就是酒精勾兑的,毕竟酒精酒占据了95%的市场。

本人家中酿酒多年,虽然没有那种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小五十年还是有的,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酒的酿造过程,让大家明白一下,真正白酒是如何酿成的,如果有同行,大家也可以交流一下经验,毕竟很多手艺都慢慢失传了。

酿酒的第一步:制曲

酒曲

每年端午后,就开始制造酒曲。酒曲以小麦为原料,首先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拌匀,将其放在木盒中,然后人站在盒里用脚踩塔。制造酒曲的时间是在夏季,制酒曲时室温的经常高达40度。因为高温有利于酒曲中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进入曲块中会分泌很多的酶,酶可以加速蛋白质、淀粉等转化成糖份。小麦历经踩曲做成曲块,然后用稻谷草将其包起来,进行装仓。

经过10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做好的曲块上下翻过来,让酒曲的二面都充分接触微生物。翻仓的次数是二次。根据温度,35天左右,酒曲就做好了,然后出仓,如果要使用的话,还要存储40天以上。在使用酒曲之前,要将酒曲磨碎,越碎越好。经过这样的过程,制造一块好的酒曲,大概是4个月左右。

酿酒的第二步:下沙

高粱

沙指的是高粱,所以,下沙就是下高粱。

经过几个月的酒曲制作,现在已经到了中秋重阳节,最后开始第二个步骤下沙。

在制酒中,因所下高粱的完整程度不同,而产出不同品质的酒。

最后一次蒸煮后剩下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酒曲后产出的酒,我们行话称为翻沙酒。就和泡茶一样,这个相当于泡完的茶叶的剩渣,有人又拿去加了几片茶叶继续泡一样。这样的酒很孬,臭,苦,焦味挺重。

还有就是勾兑酒,这个就是用酒精、水、香精调制,勾兑出各种各样的味道,市场上一般低端酒,只有用这样的工艺才能保障一百来块一斤的酒他们还有利润。

酿酒的第三步:高粱

高粱

下沙,这个沙只是高粱,纯粮酒的用料很讲究,一定要用好的高粱,因为好的高粱粒小、皮厚、淀粉含量高,禁得起多次蒸煮。差一点的高粱一般取到第四次酒后就被榨干了,只有好的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

酿酒的第四步:下酒曲

蒸锅

我们将高粱上锅蒸煮,大约2个小时左右,把高粱在地上摊凉,用锨不停地翻开,温度降至35摄氏度左右开始加曲。

上满一锅需要高粱1500斤,我家的锅是2000斤的,第一次加入约200斤左右的酒曲。高粱与酒曲的总体比例为1∶1,但是酒曲要分7次加入,每次加的数量都不一样,平均为高粱的10%左右。

2000斤的锅

第一次加酒曲搅拌后要进行收堆发酵,发酵时间需要酿酒师依据温度灵活掌握,粮食堆中的里面先开始发热,然后传递到外面。因为工艺问题,所以我家只有春秋二季酿酒,这期间酒糟充分吸纳外围空气中的微生物。

收堆

第一次发酵完成后,把酒曲铲入窖坑进行封存——进入发酵期。窖坑有2米深,能装2000斤的酒糟。

大概一个月后,窖槽打开,开始二次投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继续上锅蒸煮。摊凉后加入酒曲,收堆发酵,然后重新下窖。前两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为增加发酵时间,裹挟更多微生物。



纳凉

再度过一个月左右的窖期,开始第三次蒸煮。时间到了秋季,这才开始进行第一次取酒。之后再对酒糟进行摊凉、加曲、收堆、下窖等流程。如此周而复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后,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年的8月,才开始丢糟。

酿酒的第五步:祖传勾兑

蒸酒的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我们行话叫“大回酒”,第六次蒸的酒为“小回酒”,最后一次的酒为“追糟酒”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涩辣,最后一次发焦发苦。但是每一次的都有用处,封坛的就必须经过不同批次酒之间的勾兑。

勾兑一直是酿酒过程中比较神秘的工序,勾酒师凭借自己的味觉进行搭配,如同五行相克一般,把不同轮次的酒调在一起,寻找味道之间的平衡与层次感。

从原理上说,勾兑就是调节酒中的酸酯平衡,但是没有仪器可以代替人的舌头去寻找答案,最终的口感,全靠酿酒师的舌头。  

勾兑完成后,最后一项工作是“调味”,调味的时候要加“调味酒”。调味酒的生产是用特殊工艺生产出来的,这是各个作坊乃至酒厂的核心机密。调味酒味道特殊,每次只添加少量。 

 

调味完成后,还要继续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待醇化和老熟后,口感才会号,一杯地道的纯粮基酒的生产至少5年再用20年老酒勾兑。搞清楚,这个勾兑是新酒和老酒的同质勾兑。




所以,我说每一杯酒,都凝聚着酿酒师劳动的汗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