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诗艺界有一些流言,说得最多的是:“写诗的比读诗的多”,诗人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写诗写到九十九,不如歌星屁股扭一扭”、“写诗写得筋骨瘦,不如歌星一声吼”,“文章最贱是诗词”。 俚语巷言不陌生,不求高雅但求明。耳边响彻哀民怨,且作村夫萎蚁鸣。 闲话诗坛 一提到理论二字,就认为那可是专家者的宏论,高深莫测,非一股小诗民所能为。而诗话。谁不会说几句,也似乎就不那么吓人。写过几年诗的平民百姓,又怎能会没一点感慨想一吐为快呢? 当今诗坛,有些现象很令人想不通,也令人担忧。现在我捡一些奇怪的说一说。 一大奇观是虚火狂升,有些象水肿病人的虚胖。更有点像‘大跃进’年代的“浮垮风”传统诗词复兴是好事,但就有人说:“有超唐越宋之状”只看诗词组织若干,会员若干,诗刊诗报诗集如雨后春笋;有几个闲钱、争相出个人诗集。从表面上看,确是繁花似锦,可是这繁花似锦的背后,又是藏着什么呢。 某些书商乘此良机,借出书发大财,在书名上大打“名牌”战。你出集我出精选,你出精选我就出典,你出典我就出宝典。你称中国我就称世界,你称世界我就称环寰。不久恐怕有人要出宇宙了。好不热闹呀,我一天会收到十多种征稿函。先前是什么什么费若干,书款若干与稿一并寄来。没人上当后是,先承诺不收这费那费,但通联费是不可少。订单一定得填,不让购还须讲清理由,看!多么霸道,有时是拆开一看,你的某诗经各家推荐,经专家评选,已被评为什么什么奖。你若寄出稿时,立码来校样,寄多少如选多少,一字不改,向你推销书时,说得多么凄凉,似乎他为了传统文化的振兴,甘愿两肋插刀,不收分文,可宣传他们的书和什么奖状奖杯,奖匾奖牌时就不那么温文尔雅了,却狮子大开口,动彻几百千把,又是什么可荣宗耀祖啦,可名垂千秋啦。煞像那些虚假广告上的么喝。而某些名人又在那里推波助浪,忙当顾问,题辞,写序或名誉顾问、名誉主编,让他抬着这张虚皮去当大旗招揽生意,他们真学会分身法吗,七十八十的人能有那份精力吗?不怕损了他们的清名吗? 试问,这样弄出来的书能保证质量吗?这些自己掏钱买奖的人,还是诗人吗?恐怕已变成沽名钓誉的伪君子了。用钱买奖除了今天的“诗人”外,还有那个行当是这样的呢? 另外一个奇观是:有点闲钱的自买书号,自己出诗集,却卖不出去,只好再花钱登广告,白贴邮资无偿送人。我就收到不少,还有那种书会有这么悲惨的命运呢?再请听一些流言蜚语吧: “文章最贱是诗词”、“写诗的比读诗的多”。“教书先生不懂诗,学生背熟不知说啥的”、“写诗写到九十九,不如歌星尼股扭一扭”、“写诗写得盘骨瘦,不如笑星上台吼一吼”。“武侠小说满天飞,书店诗集上尘灰”、“读诗不如看床头戏”、“乱蹦乱跳请登台、诗人台下眼发呆。” 小诗民,知识浅薄,眼光短小,只能说些身边发生事,供参考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