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有福之州,藏着一个古老美丽的文化历史街区,上下杭。 数百年商埠如今修缮一新,异常迤逦。 凡水流汇集处皆人流货流融通处。 在上下杭,可以寻觅福州城的过往今生。 “近市鱼盐千舸集,凌空楼阁万山低”,民国初年的上下杭,已是辐射全省、沟通海外的商品集散地。 据介绍,北宋元祐前,福州大庙山南麓沿岸有两个大沙痕,可供来往船只装卸货物,原名“上航”、“下航”,古时杭、航相通,又称“上杭”、“下杭”。此后,沙痕逐渐形成陆地,分别称“上杭街”、“下杭街”,合称“上下杭”或“双杭”。 在近代,上下杭由于河运、海运贸易而聚集起大量财富,目前的多进式院落格局形成于五口通商后。上、下杭街商贾云集,行栈鳞次,多以批发为主;经营物资达上百种,商品辐射全国各地,甚至远销东南亚各国。 鼎盛之时,这里汇集了14个商会、260多家商行、500多种商品,演绎着福州版“清明上河图”。历经沉浮之后,上下杭繁华散落,留下文保单位15处、登记文物点83处、传统风貌建筑314处。 沿着河畔,流水红灯,走在这沉淀着历史斑驳的街上,慢慢的倾听古老街区的故事,时光格外幽静而舒缓。 生活总是这样,你一旦静下心来,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让人感到美好…… 在上下杭,无数古老的会馆,讲述这这里曾经的繁华故事。 如建郡会馆,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也叫建宁会馆。会馆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前临上杭街,后背彩气山,依山势而建。正面红砖清水门墙。进入大门,依次为戏台、天井、正殿。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依昔尚在。 古田会馆,民国初由古田籍商人在福州集资建造的、具备停宿、储运、交际功能的一个场所。会馆坐北朝南,四面红墙,占地690平方米(有说640平方米)。会馆内分东西两落,东侧为主落,内有戏台、谯楼等。会馆由20根方、圆石柱布局,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特别是馆内的3个藻井雕饰物,精雕细刻,巧夺天工,在福州绝无仅有。 ![]() 三通古桥,位于中亭街西侧的三捷河,桥长36.7米,宽3.1米,为敞肩式花岗石二墩三孔拱桥。“三通桥非指桥通三方,而是意为三水桥下相通交汇之意,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距今有二百多年了,新迁移而来,却又恰如自古便在此。 ![]() 三通桥的一头就是敕封水部尚书庙。外观上,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封火围墙,一大早就有很多游客来这里烧香祈福,炉烟袅袅,香火长续。 ![]() 在上下杭,缓步行走,那些古老的痕迹,勾起的是久远的记忆,美好且安宁。 ![]() 正如百年商埠,繁华落尽是平和。 ![]() 无论阳光普照,或是月夜迷离,这里,都藏着闽都人心灵的记忆。 来到福州的你,或许不应该错过。 古村记独立编辑自网络,欢迎关注古村记头条号(微信号交流:gucunj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