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俗嬗变中观投资之支付篇】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9-02-03


导语:改革开放40年,年俗却早已“升级换代”,跟随改变的还有股民的投资逻辑,春节前夕,《研习社》推出系列解读,结合七大“新年俗”,从电子商务、食品饮料、影视、电子支付、环保、汽车、旅游7个行业展望猪年投资机会,祝您财运亨通!


是为第七期——从利是封到手机红包,诸侯混战的电子支付如何突围?


划重点:


1、中国移动支付规模超200万亿,渗透率在成年人中占比76.9%,领跑全球。其背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购、打车、O2O等应用场景的拓展,二维码解禁等政策支持是驱动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因素。


2、现阶段,我国移动支付呈现微信、支付宝双寡头的格局,银联等推动NFC发展。未来,移动支付将向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并积极推动增值、精细化运营。


3、从投资角度来看,我国电子支付行业已渡过炒题材、炒空间阶段,主要可选点在业绩角度出发的硬件设备企业。


正文:


又准备过年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有一样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整齐叠在红包里的压岁钱。 随着炮竹声声,最欢喜的莫过于孩子们了,因为又可以收到许多的压岁钱。记得学生时代,春节是大家喜欢的节日,既可以放寒假,又能收压岁钱。收钱时的喜悦好像还历历在目


电子红包背后的移动支付:200万亿市场待挖掘


2014年开始,电子红包风靡全国,成为一种流行在7亿网民间的“新年俗”。红包电子化只是我们时代进步的一个小点,这个点的背后是我们领先全球的电子移动支付行业。下面我就跟大家好好聊聊电子移动支付行业。


近几年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增长,催生了一大批新兴行业,其中以互联网和移动支付行业尤为突出。其中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已超过 200 万亿。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等。传统的远程支付指的是邮寄、汇款,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进行的支付方式。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直接催化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速度。而移动支付向线下支付领域的快速渗透,极大丰富了支付场景。最新数据显示:银行卡收单规模已降至18%,互联网支付比例降至17%,而移动支付占比提升至64%,且未来有望进一步取代银行卡收单。


中国、香港和韩国是全球前三大移动支付市场,亚太地区移动支付渗透率为53%,而北美和欧洲分别为33%35%。而巨大的市场核心源于我国人口14亿基数和居民消费能力。


根据央行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中国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为 76.9%,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移动支付的较高渗透率。


虽然用户人数渗透率已经很高,但是考虑我国目前65岁以上人口占比接近16%,同时我国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推进,未来成年人渗透率还有望提升到90%以上。

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59.58%,发达国家在80%的水平)



消费能力方面,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爱存钱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回顾过去20年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老百姓逐渐富裕了,储蓄到了一定阶段就有消费升级的需求,即使宏观上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中长期维持5%的增长还是有信心的。且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整个社会消费部分具有相当大的释放潜力。



诸侯混战下的移动支付投资逻辑


面对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且具备长期成长性,各路诸侯已是垂涎欲滴。而各路资本也是跃跃欲试。


我们还是从投资逻辑讲起,在A股任何一个产业进步迭代一般会诞生出三个类型的投资机会:


1 炒题材阶段:新技术、新产品(第一个吃螃蟹的,风险收益并存)


2 炒业绩阶段:产品在量价上发生积极变化


3 炒空间阶段:产品未来应用领域广阔,产品价值可以持续提升


大家都知道电子支付行业下游支付场景基本被大佬把控,也就是最有弹性的炒空间部分,逻辑上就受到压制。加上前几年就开始炒人脸识别一系列的生物识别技术,也过了朦胧美的阶段。那么我们的思路应该回到中间这个阶段,能产生业绩的环节有哪些。


由于移动支付行业的产业链相对较短,从互联网巨头到政府相关,再到商户和C端用户格局基本形成,短期也难有撼动。我们通过梳理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不难发现,市场化竞争的基本只剩下第三方支付平台和设备厂商。


平台和设备商突围:技术引路



而从这两方突围也并非易事。核心价值区进入已有门槛,那么突围的关键字可能就在于“技术”二字。


(一)、平台方的NFC技术突围


从平台方来看,狗年的突围之处在技术革新,而现阶段主流技术又是以二维码和NFC为主。


NFC(近场技术)通过智能终端实现支付,但由于 NFC 技术需要终端内置智能芯片等设备辅助完成,因此对终端的要求较高,不是所有的手机都具备 NFC 功能,因此普及难度比二维码高。但是,NFC 支付的安全性超过二维码,虽然很难普及,但是在推动行业进步上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互联网巨头通过二维码支付技术已经抢占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95%,强大的规模效应已经形成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而银联、银行、电信运营商、手机厂商等机构想要在二维码支付赢得市场份额难度较高,因此这类机构普遍选择推动更安全的 NFC 支付技术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