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学龄前儿童为什么易发生近视? 近年来我国近视低龄化趋势明显,这和家长关注孩子智力、知识点,不注重培养孩子用眼卫生有密切关系。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约有三成小学生患近视;到了中学,戴眼镜的学生超过一半;到了大学,更高达八成。专家表示,大部分近视眼是由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而儿童是由于近距离的注视过多引起。 现在3岁不到就开始看电视、画画、看书、认字;三四岁就开始学琴识谱、学英文、认数字、玩电脑,这些近距离用眼活动会让孩子的视力发育提前,过早加入正视眼和近视眼的行列。专家表示,学龄前控制近视非常关键。 很多家长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一旦发现孩子“眯眼睛”,就以为孩子患有“近视眼”,然后就给孩子配眼镜。其实视力下降不一定是患近视眼,也有可能是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怎么一回事?应怎样注意? 假性近视是由于近距离看书、工作时间较长,使调节逐渐增加,睫状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视力减退。在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屈光状态正常,远视力可以改善或完全恢复。假性近视是近视的可逆性改变,及时治疗,视力可恢复。儿童中出现这种近视状态的比例一般不超过近视眼的5%。 青少年学习繁重,从早到晚眼睛一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极易用眼过度,造成眼调节功能下降,造成视疲劳,进而发生假性近视。 眼科专家提醒: 假性近视易被学生和家长忽视,往往意识不到其潜在危害。通常在数月之后,当假性近视发展为真性近视时,再想恢复就来不及了。所以,治疗假性近视是阻止青少年视力进一步下降的最关键时期。 家长应该注意,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及时就医: ➊斜视、眯眼看东西; ➋常用手揉眼睛,喜欢眨眼; ➌视力检查在0.6~0.8之间,视力持续下降; ➍出现眼干涩、酸痛、肿胀、怕光、流泪等视疲劳症状。 编辑 | 外联宣传部 供稿 | 防治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