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顾名思义是用草编织成的鞋子,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造。在中国的诗词中,草鞋又名“芒鞋”。苏轼的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芒鞋”即草鞋。 中国古代穿草鞋的人很多,而且跨度很大。上有帝王刘恒穿草鞋上朝,下有黎明百姓穿草鞋务农。然而,虽然穿草鞋的多,但现代考古出土的草鞋却没有几双。主要原因在于草鞋的形成取自植物,时间一久,便腐烂成泥归于尘土。 唐代蒲草鞋,1964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29号墓 1964年,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29号墓,出土了一双来自唐代蒲草鞋。让人惊奇的是,它竟然完好无损。要知道,现在的皮鞋寿命最多也只有4到5年,而这双来自唐代的草鞋,究竟是用什么神奇的草织就,能历经千年而不腐不烂啊! 经研究,这双草鞋的原料是水生蒲草,在制作上,比普通草鞋更加紧密结实。《说文》中记载:“蒲,水草也,或以作席。”《孔雀东南飞》里面说:“蒲苇纫如丝”,作为多年生水草,蒲草茎叶细长,干燥后柔性极好,不易破碎,宜编织。 唐代麻鞋,1968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 4年后,阿斯塔那墓又出土了一双唐代麻鞋,相比蒲草鞋,这双麻鞋更加结实,以粗麻绳编作厚底,细麻绳编作鞋面,整双鞋面结构疏朗,中间编成镂空状,出土时依然保存完好。 综合两双考古发现的草鞋,它们历经千年而不腐的原因,除了墓地环境的因素,还有原材料的结实,更不可忽略的是中国古人高超的草鞋编织技艺。 现如今,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古人的编织技艺,但可以通过后人对此技艺的传承,管中窥豹。 近几年,植物印染、手工织布、棉麻制品的风吹得火热。很多人称这是一种时尚轮回。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慕古行为,不因历史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古代圣贤喜称自己为一介布衣,文人雅士喜着一双“芒鞋”,看似平实无奇,端的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清雅。 责任编辑:子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