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9年的上海,我很怀念它......

 cxag 2019-02-03

一眨眼,距离上海1999年

已经过去20年了

1999年你多大?

那时候最大的90后才9岁

最大的80后刚刚19岁


现在,站在2019的开端

你可还记起1999年发生的一切?

那一年,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千禧之年”到来

那一年,是跨世纪的一年......

让我们重回1999年的上海

重新触摸那些上海的点点回忆

那一年,上海发生了很多事

那时候的上海,

田子坊还只是一个下雨一地泥,

天晴一片尘的马路集市。


那时候的上海,

延安东路高架外滩下匝道刚刚造好,

这个“华美的弧形”还被上海市民誉为

“外滩最佳观景点”,人称“亚洲第一弯”。


那时候的上海,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浦东很多地方还是农田一片,

如今寸土寸金的陆家嘴,

金茂大厦终于正式落成,88层成为上海当时最高。


那时候的上海,打电话是奢侈的,

新出的手提电话一台要3000多,

腰里别个寻呼机特别拉风,

马路上长着蘑菇一样的IC电话亭,先插卡才能拨号。


那时候的上海,流行摩托车,

有摩托车追女孩比较容易,

很多学生会偷偷骑父亲的摩托车出去玩。


那时的上海女孩,穿搭又酷又潮

墨镜,西装,西裤,皮鞋

豹纹和老花图案


那时候的上海,

更多的上海人选择在家里看电影。

VCD正式走进上海的各家各户,

租碟成了当下很火的娱乐休闲方式。


那时候《泰坦尼克号》在中国

创下3.6亿元的票房纪录

“杰克和露丝”的盗版光碟供不应求

一张光碟几个人轮流着看


那时候的上海,在市中心人民广场,

那块标志性的大屏幕还在。

“人民广场大屏幕下头碰头”,

这是当年的一个聚会地标,

也是不少上海人的回忆……


那时候,上海人家里都有一台双卡收录机,

这是那个年代的听歌潮流。

小时候攒钱买磁带听,

还听上海东方广播很火的一档

情感热线节目叫《相伴到黎明》。


同样风靡的情景喜剧还有《老娘舅》,

老娘舅 、老舅妈、美娟嬢嬢、杜禄冠、阿德哥,

还有隔壁头额王伯伯,都像隔壁邻居一样熟悉。

当然少不了阿庆的那一句“珍珠奶茶真好喝”!


那时候吴江路美食街正兴盛!

一条乱糟糟的小马路,却永远人满为患。

它是活在每个上海人记忆中的“黑暗料理街之王”。

那一年,最后一批90后出生了

那一年,最后一批90后出生了

那一年所有的热门事件

最火热的影视剧,

也成了属于90后的童年记忆


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一年

和父母一起在电视上看着澳门回归的场景

当时虽然不是很懂,但却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那一年是《火影忍者》

《少年JUMP》上开始连载的日子

那之后的很多90后,都成了火影的忠实粉丝


《还珠格格2》风靡全国

最终以65%的收视率

声势浩大地拿下了那年的收视冠军


五月天带着《第一张创作专辑》来了

朴树在春晚上唱歌的形象还留在我们脑海里

周蕙的《约定》和谢霆锋的《谢谢你的爱1999》

都成了我们熟知的歌曲

90后上海小囡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那时候人手几只宠物机

一心想把宠物养到白白胖胖

却不料一只只死在自己的手下

怎么别的同学仔就那么厉害?


当年红遍天下的遥遥

至今仍收藏着的还有几人

我就只学会了三角塔那招

不知道你们呢


帅呆了的爆旋陀螺

手一刷飞出去时

那感觉爽疯了


一部《四驱兄弟》

把我们热血的童年点燃

那时候谁没有一台四驱车

我也有一台

跑得还特快


被父母训过的不只

有危险的手枪弹弓玩具

还有那个红外线


记得那时别在爸爸腰上的BB机

看着很酷炫

它真的会BBBB的响着


那时候看电视最烦的就是出现这个页面

对着电视机敲敲打打

也是无可奈何


家里有各式各样的卡带

有时候播着播着带卡住了

就用铅笔转两圈

它又神奇的复原了


还有几本陈旧的知音杂志

客厅桌子的一角必定有它


那年流行公仔纸

人人都揣着一大叠,就像赌场上的筹码

几个小囡围在一起,就是一场“赌场厮杀”


吃的小食品里面会送各种贴纸

然后就喜欢将它们都贴在一起

看着特别开心


收集了一堆小浣熊的卡片

可召唤不出神龙……


东南西北是上课必玩的游戏之一,

同桌两人一边注意着老师

一边悄悄翻玩,乐此不疲


那时候1块钱就可以买上一大袋小零食

有钱的买大大卷,炫耀着拉长泡泡糖

引来小伙伴羡慕的目光

没钱的也可以买上一毛一颗的彩色泡泡糖

一样吃得不亦乐乎


还有在嘴里会爆炸的爆炸糖

好酸爽


五毛钱的咪咪好像永不过时

即使到了今天也能随意见到

却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多量了


可以吹响的糖

男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嘴里含着这糖

调皮的吹着口哨满地跑


像鼻屎的陈皮丹

也叫济公的“污垢丸”

那时候扮家家酒这就是重要道具啊

不是“灵丹妙药”就是“剧毒”


还有很多很多的小零食

.......


还有校门口时不时会出现的小鸡仔

还记得那时候的小编养一只就死一只

伤心的小编还为小鸡举行简单的“葬礼”


开心乐园餐里的绝对算是

小孩之间的”攀比“之一

而1999年的纸盒上第一次印上了中文!

那时候的业界大咖

马云、姚明、韩寒、张小龙......

现在几乎家喻户晓的各业大咖

1999年的他们还是什么样的

你大概想不到......


1999年,《萌芽》举办

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叛逆少年”韩寒以《杯中窥人》拿下一等奖

那一年,他17岁

韩寒(左一)获奖


那一年,郭敬明16岁

他的处女诗作《孤独》已发表两年

之后,他将来上海,循着和韩寒一样的路

在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

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一等奖

郭敬明(前排左二)获奖


那一年,姚明18岁,

刚入国家篮球队

3年后他成为NBA状元秀

用完美表现“实力打脸”那些质疑他的西方人


那一年,刘翔16岁,加入国家田径队

他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把技术练好

5年后,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上

他以12秒91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


那一年,马云正式从国企辞职

带上了愿意跟他走的部下

离开北京的前一天

几人去爬长城


18个人东拼西凑了50万元

创办了阿里巴巴

4年后,淘宝网横空出世

1999年,阿里创业者在湖畔花园


那一年,李彦宏启程回国

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

用120万美元启动资金创办了百度公司

整个公司除了李彦宏,仅有7人

1个财会人员5个技术人员,合作伙伴徐勇

如今,百度已成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


那一年,腾讯参考ICQ,开发出OICQ

QQ前身,界面友好,采用小企鹅图标

上线不到一年,用户注册数就突破百万

但仍找不到任何盈利模式

    QQ早期团队


年末,互联网遭受“千年虫”攻击

OICQ“出了点问题”

马化腾只好扮演女网友

不厌其烦地安抚直男用户


那时,“微信之父”张小龙跟腾讯还扯不上关系

他凭借一己之力写了Foxmail

短短两年就在全球获得400万用户

相当于那时的中国网民总数

那一年的春晚至今难忘

1999年的春节晚会上

《常回家看看》唱哭了多少荧幕前的观众

一时间,大江南北,人人传唱


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三人

妙语连珠,“笑果”惊人

成为了小品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


在春晚小品《老将出马》

巩汉林和金珠摆着男女主角的经典姿态

却站在一辆拖拉机上

简直是图片恶搞的鼻祖


1999年的故事尾声,

记录在那个全城沸腾迎接千禧年的跨年夜。


转眼间的20年,

如今再回想起1999的那些事,

依旧还是会热泪盈眶,

上海的1999,我很怀念它。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