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明清皇帝居住的地方,总面积超过720000平方米。居住在这里的皇帝处于危险之中,如火灾、地震、刺客等。卫兵是如何发出警报来保护皇帝的?恐怕光喊是不够的!今天,我们来谈谈紫禁城的四大安全防范措施。 1.白塔信炮报警 信炮建在紫禁城的西北面,在白塔山,靠近紫禁城。一旦他们从紫禁城收到危险的指令时,炮手就会向天空开枪。当驻扎在首都的八名旗帜士兵听到大炮的声音时,官兵们必须迅速集合起来,站在一起,保护天子。 当白塔信炮打响时,其他城门的枪声也会响起,首都立即处于警戒状态。 2.门禁合符制度 在雍正期间,雍正严格规定,守卫紫禁城的卫兵和守卫,以及首都大门必须使用“合符”。例如,一位古代将军在战斗中领导一名士兵需要“虎符”。虎符是一种可以分为两部分的老虎模型。皇帝有一半,将军有一半。皇帝派将军出兵。传令官必须拿皇帝一半的虎符,与将军另一半的虎符合在一起,这样将军才能领导军队。 紫禁城城门的卫兵要严格值班,特别是在有皇帝经过的地方,护卫更要时刻防卫。进入或离开的人,必须检查标志合符,以确认其身份。 3.腰牌管理 依据史料记载,腰牌始源于清天聪五年,但紫禁城使用腰牌考证身份始于康熙王朝。一开始,腰牌是官方身份的象征。军官和内部官员都戴着贴牌,而校尉,宫廷厨师和其他人则使用铜牌和木牌。进出城门时必须系上腰牌。 随着腰牌管理体制的慢慢成熟,朝廷对腰牌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改,除了每三年更换一次腰牌外,腰牌的样式和制作材料也逐渐多样化。 4.警报器:石别拉 在紫禁城内外,如果我们仔细看一看,就会发现梯田栏杆的顶部有洞,下面雕刻着中空的球形物体。这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这只是普通的装饰品吗?事实上,这是皇宫警报-石别拉。 每个石别拉都有一个穿在顶部的小孔和一个在底部有一个洞的小石球。当紫禁城遇到紧急情况时,例如火灾,地震或外部敌人的入侵,警卫将使用警报的铜角插入石别拉的小洞,然后将其吹这些小孔。这时,小石球会振动,从而发出“呜呜”的声音,此时,听到声音的大内守卫会立即进入第一级警戒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