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俗七日谈 | 除夕,年饭真味是团圆

 谦言益语 2022-01-05

家家门户揭新联,

一色嫣红笺纸妍,

莫问文言通与否,

只求吉语话连篇。

---沪上《岁时竹枝词》

今日除夕,一年一度新春长假从今天开始,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传统节日,春节以“都市空城”的新式年味景观迎来了。

虽说“年味变淡”已每每成为春节前后的热议话题,但每年春运数以亿计的人口大迁徙“回家过年”,依旧是轰轰烈烈的世界奇观,这样的“年味”淡吗?一边是都市空城,一边是乡村沸腾。大都市里静悄悄,年味是休憩;村头巷末炊烟飘,年味是团聚。“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年味虽千差万别,主题却只有一个:“辞旧迎新”。

七天新春长假里,我们一起来聊聊年味与民俗这个话题。

春联,年味的序曲

如果找年味变淡的例证,首先就是贴春联的家庭少了。

贴春联在过去一直是过年的重要标志,位居春节民俗之首。一副春联从撰写联句到书写成联,体现的是这个家庭的学识文采、修养与愿景,古代就相当于家族节庆形象广告。除夕一早,红红春联贴于门楣,意味着春节序曲开始。

古籍中所载最早春联,以《宋史·蜀世家》中,后蜀主孟昶自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为历史上首副春联。但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卷号为“斯坦因0610”的敦煌遗书上,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的岁日、立春日所写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比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了240年,距今已1296年。

沪上岁事竹枝词中道,“家家门户揭新联,一色嫣红笺纸妍,莫问文言通与否,只求吉语话连篇。”特别要说明一点是,贴春联的时间一定要在除夕早上,这是旧俗约定,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框;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框。上下联的顺序不要贴反,横批也应是从右往左书写与阅读。

网上流传某些学者说,横批从左往右写,上下两联就可以左上右下来贴,这是不了解传统书写规范里面所体现出的阴阳和尊卑逻辑的说法,假如在古代,上下联贴反,用一个字来形容其严重性:“逆”,结果可想而知。贴春联迎春纳吉,顺总比逆好,对于流传千年的春联传统,我赞同应循旧制。

年夜饭,传统的真味

过年的主题四个字:“辞旧迎新”,它将过年分成了辞旧岁与贺新年两个阶段。除夕夜的团圆饭就是辞旧岁的重头戏,多少人千里奔波回家,就是为了这一顿团圆饭。

孔子六十四代孙,《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在《节序同风录》中详细记录了孔府年夜饭的准备与铺排:“煮豆汁、麻汁、以罂贮之,曰年浆,浇饭用之。煮牲汁、鸡汁以瓶贮之,曰年汤,为和羹之用。分贮油、盐、酱、醋、蜜、糖、脂、椒、姜、葱、蒜、芥、茴、莳,谓之年料。蒸一大饼,献天地,谓之平安饼,又曰团圆饼。”

“老幼围饮欢聚,曰围炉。其炉制如圆案,中空,著炉可以炖酒,果肴绕外,共十二碟,像十二月也。围炉啖物,以指不用筯,俗呼筯曰筷子,除夜留岁,不欲其速也。饮屠苏酒,用合家欢犀杯,传饮从少饮起,曰赏岁,贺其添岁也,饮三巡而止。”

年夜饭围着圆桌吃,不用筷子用手抓,喝酒用一只合家欢杯从年少传至年长轮流喝,而且只饮三巡。菜肴中必备的一道菜是丸子,肉丸子、鱼丸子、菜丸子,象征着团圆和圆满,这顿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不仅仅吃的是美味,还吃的是亲情、礼仪和祈愿。

如今的年夜饭,虽然没了旧时繁复的规矩和仪式感,但主题依旧是团圆,酒分量饮莫伤身,吃得舒适健康,全家开心团聚,这顿年夜饭也算是古今同一味了。

守岁,坐忘中省思

喝好添岁酒,吃好团圆饭,孩子们盼了一年的重头好戏来了,长辈们要给孩子压岁钱。给孩子压岁钱寓意两重,用红线穿起一串与小孩同岁数量的铜钱挂于孩子脖颈胸前,意为祛秽护身的“压祟”钱,而长辈们用佩挂压岁钱的仪式,借孩子们年少活力来压一压自己的岁数不要长太快,希求自己的青春借此延续更长久。

压岁钱的仪式仅仅是祈愿,安静的守岁倒真可以提升生命质量。古人的守岁不是搓麻打牌KTV,而是子时到来前的静坐省思。宋儒邵雍的《冬至吟》“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描述的是冬至守岁静坐的状态。为何会冬至守岁?和除夕守岁有关系吗?在中国古历法中,冬至是周历的岁首,立春是夏历的岁首,两者的差异好比孩子的年龄是按照爸爸精子使卵子受精的时候算还是妈妈生出孩子的一刻算。冬至为一阳初生,立春是阳气萌生,无论是节气上的冬至还是立春,在辞旧迎新的岁时转换之际静坐守岁,相当于对生命电池的一个快速充电过程,对次日能以充沛的精力去访友拜年,效果会很明显的,今晚不妨在新春钟声敲响前,静坐半小时试试看。

当钟声敲响的时候,打开家门走出去,迎接新春到来吧。

今日刊发版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