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耿直官员:怼的国舅哑口无言,驳的皇帝无言以对

 Confucius365 2019-02-04

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游肇谦虚朴素,为政清廉,以刚正不阿著称于世,很得人心。

尚书令高肇是宣武帝的舅舅,势力之大,荣宠之隆,满朝官员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因而都很忌惮他,这也更加纵容了他的骄横与跋扈。因为游肇的名字与高肇的相同,高肇认为这犯了他的尊讳,便无理地要求游肇改名。可游肇不吃这一套,说自己的名字是孝文帝所赐,改掉就是大不敬,所以绝对不能改。宣武帝听说后,对游肇不畏强权,迥异于众人的刚正与耿直,称赞不已。

后来,游肇受命执掌廷尉,管理天下刑狱。可贵的是,游肇审理案件时,极为认真,对于影响整个案情的关键细节,他一定会盯住不放,反复侦查、询问、推理、求证,直至毫无疑问才下结论。他说,讼狱之事关系重大,稍一疏忽,真相就有可能被掩盖,造成无辜之人蒙冤。因而,他每次审案都特别认真,甚至有些钻牛角尖,以致有利益牵扯的官员搬出位高权重的大佬向他施压,但他一概不让步。

游肇不只对权贵不买账,对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也如此。有一次,宣武帝的某心腹大臣犯事落到了游肇手里,宣武帝私下敕令游肇应予以宽恕,游肇执意不从,说:“陛下自己就能宽恕他,怎么可以叫臣徇情枉法呢?”宣武帝知道他是故意讽刺自己的,只好作罢。

公元515年,宣武帝去世,孝明帝即位,因为年幼,遂由其生母胡太后临朝听政。奸臣元乂仗着自己是太后的妹夫,不断升职加爵,权倾朝野。他大肆培植私党,后来竟然软禁了胡太后,准备伺机除掉太傅、清河王元怿。元怿是孝明帝的叔父,在北魏朝廷中享有很高威信,被胡太后引为辅佐,委以朝政。所以,野心勃勃的元乂将其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淫威之下,群官无不嗫嚅顺从,唯独游肇挺身而出坚决反对,虽未能保住元怿的命,但终使胡太后复位,并除掉了恶贯满盈的元乂。

游肇不仅不畏强权,还不贪功,他曾经撰有《儒鸉(yáng)》,以鹞鸟的白净来明示自己一尘不染的高洁之志。孝明帝生病期间,游肇和群臣纷纷前去探望和侍奉,孝明帝痊愈后,下令重赏这些臣子,游肇因此被封为文安县开国侯,食邑八百户。其他大臣都乐呵呵地接受封赏了,只有游肇坚辞不受:“就因为做了这样一件臣子理应为之的事情就获得封邑,何异于无功受禄,这让我怎么能心安呢?你们谁爱接受谁接受,我绝对不要。”其实,游肇的日子并不宽裕,仅靠自己的俸禄养家糊口,但他宁愿拂逆皇帝,自己过苦日子,也不想落下贪功的名声。

像他这样有原则、刚正不阿的人自然能在官场上立稳脚跟。直到69岁去世,游肇都是当时响当当的好臣子。游肇去世后,孝明帝下诏赐他东园秘器、朝服一套,赠帛700匹,又追赠他为文贞公,给予了他高度评价。

不唯权、不唯势、只唯实是游肇一生的信条。为此,他不计得失,不计利害,不计恩怨,生死与之。对于他的“不开窍”“死脑筋”,摇头叹气者有之,暗自切齿者也有之,而更多的则是对他心服口服之人。相比之下,古往今来,那些趋炎附势之人虽然能一时得意,但最终都难逃惩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