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恪-元诩(宣武帝):挑战自己命运的女人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主要观点

在所有后宫女人都不敢生儿子的情况下,她以极大的勇气,准备挑战自己的命运。

1

鹬蚌相争的时候,是渔翁最容易得利的时机。

高后与于氏争夺白热化的阶段,宫中有一位姓胡的尼姑看到了机会。

胡尼姑经常给皇帝后妃们讲经说法,在宫里很吃得开。

她目睹高、于二后的争夺,觉得有机可乘,于是她也把侄女胡氏推荐到宫中,做了“承华世妇”。

胡氏是胡夏国降臣之后,胡国珍之女。

地位自然不能和于家和高家相比。

但胡氏很有心机,进宫以后,看到了宫中最核心的问题,所有后宫女人,都不敢生儿子。

这时她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决定挑战自己的命运。

 (在李世民病榻前,武则天也挑战了自己的命运)

椒掖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唯后(胡氏)每谓夫人等言:“天子岂可独无儿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及肃宗在孕,同列犹以故事相恐,劝为诸计。后固意确然,幽夜独誓云:“但使所怀是男,次第当长子,子生身死,所不辞也。”既诞肃宗,进为充华嫔。

                                                            ——《魏书皇后传》

正是这种勇气和决心,使胡氏生下了宣武帝唯一一个能养大的儿子,未来的孝明帝元诩。

宣武帝生下元诩时,已经二十八岁了,这在早婚早育的北魏皇室,实为“春秋长矣”。

所以宣武帝把元诩养于别宫,选派乳母保母悉心照料,把高皇后、胡充华都隔绝于外,不能相见。

宣武帝深知,这两个女人,一个因妒,一个因惧,都可能要害朕唯一的儿子。

经过数次丧子之痛,宣武帝也最终下决心,彻底废除了“子贵母死”陋制,没有处死胡氏。

但这也为将来留下隐患。


2

正当高皇后、胡充华的争夺趋于白热化之际,宣武帝元恪突然驾崩了,年仅三十三岁。

宣武帝驾崩,胡氏的儿子孝明帝元诩继位。

被高氏打压已久的于忠,联合宗室元雍,合力出手,对高氏外戚痛下杀招。

在此之前一年,高氏掌门人高肇率大军出征,此时尚未返回京城。

这客观上也给了于忠和元雍可乘之机。

于是于忠和元雍铲除了朝中高氏党羽。

接着派人严加守卫新皇帝之母胡氏,防止高太后的加害。

高太后确实想先下手为强,除掉胡氏,但于忠等迅速出手,没有得逞。

接着以孝明帝名义发诏书,招高肇罢兵回京。

高肇马不停蹄,徒手回京。

于忠和元雍等待已久,直接扑杀了高肇。

高肇已除,宫中的高太后自然不保。

一个月以后,高太后被迫出家为尼,法号“慈义”,退出了政治舞台。

但胡太后掌权以后,仍没有放过慈义尼。

三年以后,发生月食的天象,胡太后以此作为借口,秘密杀害了慈义尼。

直到北魏分裂之后,西魏孝武帝才恢复了高氏的太后身份。

孝文帝煞费苦心,痛下杀手,就是担心女主乱政之事继续上演。

结果事与愿违,宣武帝朝展开“三后争锋”戏码,看点十足。

而且三后之争不光在内宫掀起血雨腥风,外朝宗室、外戚也是打得乌烟瘴气。

最后,还是“舍得一身剐”的胡太后笑到最后。

不但除掉了所有政敌,还让自己成为北魏最后一个掌权的太后。


3

铲除了政敌高氏,胡氏晋封皇太后。

孝明帝元诩年幼,胡太后临朝听政。

女主临朝也是见怪不怪了,前朝皇帝无论想出什么招数,都无法挡住一个又一个女主把持朝政。

说明北魏虽然完成汉化,但其基因中的母系氏族观念遗存,还是根深蒂固。

北魏已进入生命周期的末年,胡太后秉政,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直接衔接上导致亡国的六镇之乱、河阴之变。

因此,称胡太后为亡国之女主,实至名归。

从北魏兴衰,又一次印证了我们之前说过的规律,王朝前期,生命力旺盛。

虽然争夺皇位一般打得头破血流,但皇族繁育能力极强,对王朝影响力有限。

到王朝后期,皇室的繁殖能力每况愈下,多出幼主,或旁支继统,权力则被女主、近幸、外戚所把持,直至亡国。

孝文帝之前,王朝上升期,每个皇帝都很能生。

宣武帝有一些子嗣,但只有一个能养大。

孝明帝则直接绝后了,只生了一个女儿。

孝明帝之后,则都是一些傀儡皇帝而已。

女主已然是罪,亡国女主更是罪上加罪,所以胡太后死后谥号为“灵”。

典型的恶谥,如同西汉亡国之君,灵帝刘宏。

谥号反映当时上层人士的主流态度,所谓盖棺定论。

细看之下,胡太后个人的恶行,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是摧残政敌,比如之前说过的高太后。

第二是淫乱无行,各路男宠层出不穷。

第三是把持权力,甚至最后因为权力争夺,杀了自己的儿子。

其他朝野之中的乱局,比如朝堂的贪腐之风,民间反叛不断,后来的六镇之乱。

这些倒是与王朝末年的气运相关,不能全怪胡太后一人。

就上述三条个人恶行来看,之前的文明太后,也都占满了,一条不落。

但文明太后却因政绩掩盖了这些个人道德缺陷,历史评价很高。

但反过来说,如果胡太后不摧残政敌,北魏就能不亡国吗?

我们无意翻案,胡太后确实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眼光也很短浅,贪图享乐,任用私人,乏善可陈。

但历史大势不能简单归咎于一人之道德。

强盛的北魏帝国,终究也将雨打风吹去。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