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空间制度(面积)

 嘟嘟7284 2019-02-04

西









廿

廿

霜降十三日-距立冬三日


二维空间


二维空间俗称平面,丈量数据称之为面积,计算公式为:长乘宽。


面积亦有面积单位,最早使用于土地丈量。中国古代的面积单位名称和长度单位名称基本一一对照。专门用于土地丈量的有田、亩、顷。


田、亩、顷作为丈量土地面积单位,是产生于井田制。井田制将某地一块土地划分为井字九宫格,中央为公田,八方为私田。公田称之为「」,私田称之为「」。仅作名词用,后来演化为面积单位名称。


亩这个字,表示四方之田。



畞,从十久。十者、阡陌之制。」(语出《说文解字》)


每个井田的分界线有筑起垒土,垒土中间挖水沟,以供田使用水。筑起的垒土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水沟曰渠,人行在阡陌上的道路曰径、畛、途、道。


井田制非常早,从先秦文献看,至少唐、虞、夏朝就有,而周朝只是延续,且做过改革。夏商的井田制,公田仅占九百分之一,周朝公田占九分之一。


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语出《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可以看出以步(长度单位)为基本单位,纵横三百步为面积一里,九百亩就是一井田。「畮,六尺为步,百步为畮。秦田二百四十步为畮。畮或从十久。」(语出《说文》)


按百步为亩计算,一里面积则是九亩。可别小看这井田制,先秦的地方划定、诸侯国分封、大夫食邑等,全由井田制标准发展而来。



九百亩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四丘为一甸,四甸为一县,四县为一都。


按照《通典.职官.封爵》上记载,黄帝至秦各代诸侯国领土面积不同。


黄帝:方制万里,为万国,各百里。 


唐虞夏: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 


商: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 


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周公居摄改制,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孟子.万章篇》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分封不满五十里,不具备建国资格,只能是附庸,依附与诸侯等。


可以说分封制划分的核心丈量标准,就要看井田制。故对丈量面积至关重要,也非常关心。当然这都是理想状态之下而已,随着时间推移,诸侯国有并吞现象,亦即丈量隐瞒,导致部分诸侯暗中强大,到东周时,周天子只剩下洛阳成周一小块地方了。


行政区划


中国称之为九州,其实就是井田制的扩大化。最小的是,其次为,其次为,其次为,今词「背井离乡」源自此也。其次为,其次为,其次为,其次为。天下九州。


昔在帝尧,卟和万邦,制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十都为师,州十二师」(语出《晋志》)


五服九州


除了井田式的九州制度,另有内外之别的五服制度,合称五服九州。


所谓五服,就是以天子为核心,依次向外的五个基本级别的内外亲疏之别。


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语出《汉书·地理志》)


何谓五服?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或曰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最外为荒服,八个方向,故中国又曰「八荒」。



理论上每一服五百里距离,实际上比这大得多。


以五服制度衍生为「」的概念,并真正发展出「中国」的概念。内外之别,是以天子为核心,中国最初仅指天子直辖都城,后指天子直辖地,当分封制废除,天下皆归天子直辖,整个华夏为中国,并发展出今中国的概念。



可以说五服制是「华夷之辨」的基石,而井田制又是五服制的基石,丈量土地面积的标准又是井田制的基石。


所以我总结整理一个古代面积单位表格关系,如下


 

名稱

關係

換算

備註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53664

周八尺,秦六尺,唐五尺(長度)

100



900

250000


1000



12.5


按《公羊傳》

萬頃

10000



900



4



4



4



4



4




下文预告:中国古代的空间制度(体积)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