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系德平

 烟火平民 2019-02-04

长按识别以下图片中的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静心写人生

更多精彩文章等你来读

作者:灯下香草


我对故乡的感情很复杂,怀旧,留恋,想念她原来的古朴,但又盼着她日新月异,迈开大步向前发展。


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怀。


腊月27,我回到了老家,这天天气大晴,阳光是金黄色的,到处都暖洋洋的,德平逢二、四、七、九,是大集,这天到家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跟家里人一见面都热乎的不得了,忙活着一起吃午饭,赶年集的事情就先放一放。


这天晚上,我望着繁星密布的天空,想起童年的事情,那个时候爷爷总爱看云识天气,说今晚上星儿密得很,明天定是个大晴天。


我有十年没正儿八经地赶过德平的大年集了,这些年期间需要什么东西也是错开人流高峰,挑个清闲的下午或者傍晚的时间,开车到地方,需要什么就直接买回来。


现在年龄越大,怀旧情怀越浓重,这次,我想赶个热气腾腾的年集,重温一下久违的感觉。


腊月29,天气阴沉沉的,我来到德平的老商业街。我记得在十多年前我赶年集不是为了买东西,就是为了感受热腾腾的气氛,人挤人人挨人,人山人海,偶而还会遇见多年不见的同学,然后隔着人群叫喊着打招呼。


现在我来赶年集,再想寻找那种感觉,已经匮乏了许多。


我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看到一个老匠人,在现做现卖我小时候见过的各种玩具和工具,木陀螺(我当地叫嘎)、擀面杖(我当地叫轴子)、还有豆腐梆子、蒜槌子、棒槌、木葫芦……老大爷看到我拍照,笑了,说,你拍吧,我这里都是新鲜玩意。


大爷站起来,微笑着招呼着顾客,让我继续拍,我拍完后老大爷问:“把我照上了么?”我说“照上了。”大爷特别高兴。


看到一个吹糖人的,围着好多小朋友,一脸期待地等着自己的要买的糖人。我也买了一个,但是我没吃,因为我总感觉大爷在吹糖人的时候,嘴里的水蒸汽也跑到了糖人肚子里,所以我光看,光玩,不吃


在大街上摆摊卖自己的作品的手艺人还是很多的,如卖苕帚、簸箕、炊帚、簸箩的,这些东西我爷爷在世时都会做。

这些大爷们都很亲切,看我拍照都笑呵呵的,露出最慈祥的表情让我拍。


还有卖背筐、筛子、囤子、锅碗瓢盆、新年挂件的。



可能是阴天的原因,人们不愿意再到大街上来挤了。大街上的人并不算多。


拍了个整体的,人看起来还是乌央乌央的样子,其实置身其中,就知道冷清很多。

有些多年的老店铺还在。

以前我在二中上学的时候,还到这个纸张店买过白纸,自己钉成练习本用。特地进去看了看,老板还是原来的老板,里面的香烛挺多的,纸张以白纸,红纸,黑纸,烧纸为主。


想必现在基本没有学生买白纸做练习本用了。


我还特意到新华书店去看了一下,老的书店已经不在了,不知道搬到了哪里。现在是一家茶庄,但是楼顶上新华书店的牌子还没拆,原来鲜红的字体现在已经锈迹斑斑。


记得我上六年级的时候,新华书店卖小学的复习指南,里面好多题都是知识点,老师建议大家买,我去了,爱不释手滴翻了很多遍,可是买不起,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后来借了老师的那本,抄上面的复习题来做。


转来转去,心里越发感慨,有些记忆不会褪色。


原来古色古香的红色大楼早些年的时候就拆除了,那个时候的大楼不过就是两层楼而已,但是德平最顶级的商业楼。后来建了整齐划一的商铺,那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只留在了记忆里,我在朋友圈里征集德平的经典老照片,也想找那座大楼以前的面貌,但是,没找到。

以前的大楼大约就在德百这个位置,又好像这里往西一点。我还记得大楼有鸽子塔,上面养着好多鸽子,现在没有了。


原来的德平卫生院现在也搬走了,听说搬到了二中北面,大约原来德平粮所所在的位置,我到西边去看,没拍新的卫生院,原来的卫生院成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我拍下了。


我还去东牌坊看了一下,有些陈旧了。


这些年德平建设了新商业区,还入驻了一家大型的综合购物中心,那里物品齐全,镇上的好多人都愿意去那里购物,我中秋节回来的时候去过一次,里面还有停车场,服装鞋帽百货都有,是很方便,就在原来德平车站直接到丁字街的那条土路上,现在已经很繁华的商业街。


我在临邑上高中的时候,曾在那条路上走过无数次,在车站下车就跟我丁字街上的一个同学去他家里,然后骑着他家的自行车回家,返校时再骑回来,再跟同学结伴去车站坐车回临邑。


当时这条路南边是田地,北边有个大水湾,大水湾也在德平棉厂西边,每年夏天都有很多芦苇,很幽静。


曾经那条小土路变成了这个样子。道路宽敞平顺,两边是高楼林立,各个商铺整齐划一,很现代。


原来棉厂西边大水湾的位置,建了一处文化公园。


德平车站比以前明亮干净宽敞了,并且建设起了德平专属的标志。


最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应该是道光二十三年(1844),知事德稜额建城的“白麟书院”,民国初(1911),改称“白麟高等小学校”。后又称“白麟中学” “白麟小学”。从初建到现在“白麟小学”已存在了175年,校名屡更,而“白麟”没易。这是新建的白麟小学,宽敞明亮。


转来转去就到了中午,自觉肚子饿了,我想起最爱吃的米窝头和马蹄烧饼。


米窝头是由小米和黄豆为原料制成的地方传统食品,其整个制作过程,无论是从选料和加工还是蒸制,均保留了当地特有的风味,吃起来米香味和豆香味,溢满齿间,回味无穷。


我给窝头拍照时,卖窝头的大爷躲一边去了,说,别拍到我,我的衣服太旧了,又好几天没洗过,不好看,窝头鲜亮,照窝头。


马蹄烧饼酥脆香甜,我小时侯,爸爸赶集回来总会带回几个,既有嚼劲,又有滋味,至今是我爱吃的食品之一。我把头探进人家的烤炉,惹得卖烧饼的大叔和大婶都笑我,大叔说,现在你们这些小孩们儿,对么都感到新鲜,烤个烧饼还要拍照。我想给大叔和大婶也拍两张,他们拒绝了,说自己身上脏乎乎的,照出来不好看,照烧饼吧,烧饼好看。


德平的特色传统食品,吃起来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德平味,文化味,历史味,家乡味,也是我们这些留恋家乡的人,留在岁月里最怀念的味道。


愿家乡越来越好。


愿家乡味永远留存。


作者简介:灯下香草,原名王敬敬,一个用心写作的安静女子,山东德州临邑县德平古镇药王庙村人,现居济南。作品以纪实文学和短篇小说为主。已出版文学作品集《有生之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