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慈禧把皇位传给溥仪,而不传给载沣呢?

 山地之仔 2019-02-05

有人说慈禧传位给溥仪,其实就是想着自己继续垂帘听政,掌控朝局。这个说法似乎有那么一点的牵强,因为慈禧选择立溥仪为帝的时候,她已经快不行了,这一点大家都清楚,相信慈禧本人更清楚,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也不会想着什么垂帘听政。那么慈禧为什么不立载沣,非要立三岁的溥仪呢?

要把这个问题聊清楚,首先得回到同治帝死的时候。

按制,大清实行秘密建储,即在位的皇帝挑选一名他认可的儿子作继承人,名单在其死后揭晓。

但同治帝没有子嗣,也没有亲兄弟,所以决定权最终落到了两宫皇太后,更准确的说是到了慈禧手里。

据史料记载,同治帝去世仅仅两个小时,选择继承人的紧急会议就在养心殿西暖阁举行了。参加者除了两宫皇太后,还有同治帝尚在世的五位叔父以及奕劻、景寿等重臣宗室成员。

按常理,继承人如果选同治帝同辈,应该选成年人;如果选幼童,应该选同治帝的晚辈,以过继给同治的方式继承大统。

所以,会议一开始就有人提议,应在同治帝晚辈“溥”字辈中选一人为大行皇帝立嗣。

谁最合适呢?

溥伦。

甚至有记载说,同治帝临终前曾拟遗诏,立溥伦为嗣皇帝,恭亲王奕訢辅政。

可是慈禧收缴了此道遗诏,理由是“小孩子胡闹”。

由此可见,慈禧是反对立“溥”字晚辈的。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如果立“溥”字辈,就要过继给同治帝为子,那么同治帝的皇后就成了皇太后,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

仿照此前太后垂帘听政的规矩,就应该是同治帝的皇后以太后身份垂帘,慈禧太后就要靠边站。

所以,“溥”字辈最终以血缘不近为由,被否决了。(最有资格的溥伦仅是同治帝堂侄。)

“溥”字晚辈被否掉,只好选“载”字同辈的。

于是慈禧端出了她的方案:以醇亲王奕譞的次子,也就是她妹妹的亲生子,不满四岁的载湉过继给咸丰皇帝,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皇帝位。

注意,慈禧为了自己能继续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硬是没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立嗣。

这让群臣很是不满。

于是,光绪五年同治帝下葬的时候,便发生了吏部主事吴可读“尸谏”事件。

吴可读的诉求是什么呢?

必须给同治帝立嗣。

面对如此忠烈之举,慈禧最终表态,将来光绪生育子嗣,将过继给同治帝为子。这个承诺还可以解读为,继光绪之位者将选“溥”字辈,不可能再选“载”字辈。

第一次选继承人风波后,光绪年中途还曾发生过慈禧欲废光绪,立端郡王载漪之子、15岁的溥儁为大阿哥的闹剧,但因为中外的一直反对,15岁的溥儁没能取代光绪,登上帝位。

这事对光绪死后,谁来继位也有一定的影响。

光绪病危后,慈禧也不行了,所以继续图谋垂帘听政已不是慈禧选人的前提,她的考虑更多地集中在保证皇权平稳过渡以及皇权尽可能地落到自家人手里。

未确定溥仪为帝,载沣为摄政王之前,很多人认为第一代恭亲王的孙子,28岁的溥伟继位的可能性很大。

支持这个看法的理由是相当充分的。

光绪帝的继承人不可能再选同辈人,同治、光绪两帝都是幼年继位,再选幼童继位也有些说不过去,而溥伟无论是年龄、地位、声望以及在朝中的历练,都是最合适的。

另外,轮也该轮到他了,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欠恭亲王奕訢的。想当年,道光帝在选择立储时,曾考虑过老六奕訢,后来决定立皇四子后,同时又写了一份遗诏,直接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以为补偿。

现在老四家已经绝嗣了,让老六家的后代继承皇位,这也符合祖上的意愿。

再者,道光帝长大成人活过四十的三个儿子中,老七醇亲王一支出了一个皇帝(光绪),老五惇亲王一支也一度被选中过(大阿哥),再选,怎么也该轮到老六恭亲王一支了。

这是慈禧面临的第一道障碍。

还有另一道障碍。

据传,袁世凯准备拥戴奕劻的儿子载振继位。

袁世凯有新军,奕劻有八国洋人后台,两人要真壮起胆子这么干,慈禧还真不好办。

历史的现实的两方面因素综合到一起,决定了再立“载”字辈已经不可能,远有违背当初的承诺,近有奕劻势力的不服。

用给铁帽子王的承诺与奕劻达成私下交易后,慈禧理想的候选人最终落在了“溥”字辈上。

不选溥伟,那是因为恭亲王这一支曾经太强势,慈禧跟恭亲王也有恩怨,所以慈禧动用最后的权威把溥伟否掉了。

为了让皇权尽可能地还掌握在自家人手里,排除障碍后,慈禧最后还是选择了醇亲王(老醇亲王奕譞是慈禧妹夫、新醇亲王载沣是慈禧外甥)一家。

立小的(溥仪),让长的(载沣)摄政,所有的障碍全部绕过,的确是慈禧能想到的最佳方案。

唯一别扭的就是为什么不直接立载沣?

张之洞等重臣、病危的光绪都提出过这样的疑问,但慈禧对曾经承诺以及现实隐患的考虑,他们最终也都表示了理解。

虽然这个安排核心的部分依旧是慈禧的私心,但就当时的政局看,确也达到了平衡、平稳过渡的目的。

为此,美国《纽约时报》曾评论说,大清帝国在最高领导权过渡的非常时期,出乎意料地保持了稳定。

按慈禧的本意,她是本想扶载沣一程的,那样的话,载沣兴许还有成熟起来的机会,但人没算过天,刚安排完,慈禧就撒手人寰了。

所以平稳过渡最终也只是表面现象,湖面之下,尽是袁世凯这样的老狐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