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

 经方人生 2019-02-05
手足口病(HFMD)为胃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群属RNA病毒类的小RNA病毒科,其中可致手足口病者主要是科萨奇病毒(Cox),包括A组中的CoxA10、A16,B组中的B3,其次是EV71[1]。近几年本病呈流行暴发趋势,且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逐年增加,引起了各级zhengfu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医药防治本病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就近10年来中医药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面的情况做一综述,按照文献是否予以辨证分期/分型分为两类: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

  1 辨证论治


  1.1 分期论治


  张凡[2]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提出了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分3期论治。即初期疏风清热、解毒除湿,方选新加香薷饮加味;极期清热、除湿、解毒,以甘露消毒丹为基础方治疗;后期清解余毒、益气养阴,或补益脾胃,方用竹叶石膏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陈建平[3]将手足口病的患儿分为两期:急性发作期(发病初中期)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银蒲芩菊汤;恢复期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方用自拟谷仁蝉藤汤。李向东[4]将手足口病分为两期:急性期(风邪犯肺、心脾蕴热)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湿,选用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淡豆豉、黄芩、大黄(后下)、石膏(先煎)、蝉蜕、甘草、车前草、牡丹皮、赤芍、赤茯苓;恢复期(脾胃失运、阴虚火热)治宜调脾助运、养阴生津,药用陈皮、厚朴、苍术、砂仁(后下)、神曲、麦冬、芦根。


  1.2 分型论治


  安徽省在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5]中,将手足口病分为邪伤肺卫、卫气同病、气营两燔、变证(邪毒炽盛、内陷心包,气阴两伤、阴阳两竭)、气阴两伤5型。邪伤肺卫证治以清凉解表、疏散风热,方选银翘散加减;卫气同病证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透疹为主,方选甘露消毒丹加减;气营两燔证治疗以清热解毒、透营祛湿为主,方选清瘟败毒饮加减。少数患儿如毒邪未及时祛除,耗伤气阴,可出现变证。邪毒炽盛、内陷心包治法当以清热解毒、醒脑开窍为主,选用清开灵注射液;气阴两伤、阴阳两竭证治疗当以益气养阴、回阳救逆为主,选用参附汤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气阴两虚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高修安[6]将手足口病分为4型。疫毒外侵、邪郁肺卫型治以辛凉解表、清热化湿为主,选用银翘散合六一散加减;毒蕴气分、湿热熏蒸型治以泻火清热、解毒利湿为主,选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毒迫营血、内陷心肝型治以清热解毒、凉营护阴为主,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余邪未尽、肺胃阴伤型治以祛暑清热、生津养胃为主,选用清络饮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浙江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技术指导方案(试行)[7]中将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辨证论治。普通型(卫气同病)治宜清热解毒、化湿透邪,方选银翘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重型(气营两燔)治宜清热解毒、凉营化湿为主,主方清瘟败毒饮加减。危重型分为邪陷厥阴与内闭外脱,邪陷厥阴治法以清热解毒、醒脑开窍为主,方选安宫牛黄丸合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静脉滴注;内闭外脱治法以醒脑开窍、回阳救逆为主,方选安宫牛黄丸合参附注射液、参脉注射液静脉滴注。恢复期(气阴两伤)治法以益气养阴为主,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解晓红[8]将手足口病分为热毒炽盛型、湿热并重型和脾虚湿聚型3型。认为热毒炽盛型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方用虎杖、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药、牡丹皮、滑石、生甘草;湿热并重型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虎杖、薏苡仁、黄柏、佩兰、泽泻、木通、滑石、牡丹皮、陈皮、甘草;脾虚湿聚型治宜健脾化湿、理气和中,方用藿香、厚朴、半夏、苍术、白术、陈皮、云茯苓、焦三仙、广木香、白鲜皮、车前子、甘草。


  2 专方专药


  2.1中药注射液


  杨兰芳等[9]以清热解毒燥湿法运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86例,并设立对照组78例(对照组予以抗炎、抗病毒治疗)。结果:中药穿琥宁注射液在缩短治愈天数、减少患儿痛苦方面较西药抗生素疗效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值得推广。王培养[10]运用莪术注射液静滴治疗手足口病患儿250例,与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口服治疗)250例比较,结果示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张明凤[11]运用中药双黄连针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0例,临床观察疗效显著。


  2.2 中成药


  赵宏宇[12]运用敖东银翘解毒水口服液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邓颖[13]运用康复新液外擦、清热解毒口服液口服(由金银花、玄参、石膏、连翘、板蓝根、黄芩、甜地丁、龙胆草、知母、生地黄、栀子、麦冬、牡丹皮、赤芍组成)治疗手足口病58例,并设对照组54例。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 (P<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专方中药汤剂


  刘敏[14]予以葛根芩连汤加味疏表解毒、凉营透疹、清利湿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4例,并设40例作为对照组(予以病毒唑口服),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丁惠玲等[15]予以加味鸡黛玉汤清热解毒利湿治疗40例手足口病患儿,并设40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皮疹完全消退时间及口腔黏膜溃疡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张民肃[16]运用自拟解毒泻心汤加减(黄连、竹叶、黄芩、黄柏、栀子、大青叶、滑石、苦参、生甘草等),以清心泻脾、凉血解毒、清利湿热之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0例,设对照组26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张南等[17]口服金兰合剂(金线莲、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薏苡仁、金银花、卤地菊、陈皮、甘草等),以清心凉血、解毒除湿治疗小儿手足口病68例,结果金兰合剂疗效及退热、消疹功效均优于对照组56例(利巴韦林或病毒唑抗病毒治疗) (P<0.05)。余桂英等[18]运用解毒清热利湿之法,选用宣透散加减(葛根、金银花、连翘、紫草、蝉蜕、薄荷、牛蒡子、芦根、生石膏、茯苓、厚朴、藿香、当归、赤芍等)治疗手足口病63例,疗效可。陈令江等[19]采用清热泻脾散加味(黄连、栀子、黄芩、石膏、牡丹皮、生地黄、茯苓、灯心草、大青叶、板蓝根等)以泻心脾之积热,治疗手足口病36例,疗效显著。张冰凌[20]以清热解毒透疹之法,运用清瘟败毒饮(基本方:金银花、薏苡仁、茯苓、板蓝根、大青叶、山豆根、紫草、黄芩、生地黄、甘草、红花等)治疗手足口病87例,收效满意。高慧等[21]运用自拟清利解毒方(基本方:金银花、连翘、黄芩、知母、车前草、赤芍、牡丹皮、板蓝根、生石膏、六一散等)以清热解毒、凉血祛湿之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00例,疗效显著。朱杰等[22]自拟泻黄导赤汤[基本方:藿香、栀子、生石膏(先煎)、防风、生薏苡仁、连翘、生地黄、黄连、通草、竹叶、鸡苏散(包)等]内服,并予以制清泉散(黄连、栀子、吴茱萸、肉桂,等份研为末)外治,睡前贴于双侧涌泉穴,内外兼治,收效显著。


  3体会


  本病为肠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西医常选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广谱抗病毒药。中医认为本病由外感时邪疫毒,与肺、心、脾经内蕴湿热(毒)相搏,“随其虚处而所著”,外泄郁结肌表所致。临证时抓住其“热毒”“暑温”“湿困”等病理关键,以清热利湿透疹为主要治疗原则,对于重证患儿或邪疫入营动血者慎防传变。就所搜集的文献来看,目前中医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临床辨证分型(期)杂乱,无统一标准,治法方药亦未形成统一认识,尤其缺乏对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症候分析及中医药治疗方案的探讨。②许多临床观察文献,未提及或少提及患儿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证候的改变,用单方、单种中成药或中成药注射液治疗,未体现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③临床观察文献中有一部分存在统计学处理上的错误,如有些文献中未设对照组,或设有对照组而未按随机原则分配受试对象等,科学严谨性不高,使得此类临床观察文献结果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不能准确指导临床施治。④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不一。但就总体来说,中医药在防治小儿手足口病中,运用四诊八纲,辨证论治,通过不同的治法,作用于诸多环节,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2 回复 wodany 2010-10-10 20:49:35 山东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技术指南

三、中医辨证治疗
一分型证治
1、 急性期
⑴邪犯肺脾(轻症)
主症:发热;口腔及手足掌心疱疹,分布稀疏,疱液清亮。
次症:①咳嗽、咽疼;②恶心、呕吐、泄泻;③舌苔薄黄腻,脉浮数。
具备主症,加次症两项(舌苔、脉象必备)即可诊断。
治法:宣肺解表,利湿解毒。
选方:甘露消毒丹加减。
处方:金银花12g、连翘9g、茵陈蒿9g、藿香6g、牛蒡子6g、薄荷3g(后下)、浮萍6g、甘草3g。
加减:恶心呕吐,加半夏6g、竹茹6g;泄泻,加黄连6g、车前草6g;高热,加葛根15g、黄芩6g;咳嗽,加杏仁6g、浙贝母6g。
⑵湿热毒盛(重症)
主症:高热;口腔、手足、臀部疱疹,分布稠密,疱液混浊。
次症:①烦躁口渴;②大便秘结,甚或拒食;③舌质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滑数。
具备主症,加次症两项(舌脉象必备)即可诊断。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祛湿。
选方:清瘟败毒饮加减。
处方:黄连6g、黄芩6g、栀子6g、连翘9g、生石膏15g、知母9g、生地黄9g、赤芍6g、牡丹皮6g、紫草6g、甘草3g。
加减:烦躁口渴,加玉竹12g、石斛12g;大便秘结,加生大黄3g。

3)并发症
①邪陷心肝
证候:发热,头痛,呕吐,烦躁或嗜睡,甚或抽搐昏迷,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治法:平肝熄风,镇惊安神
处方:醒脑静注射液0.4-0.6ml/Kg,一日1次,静脉点滴。
②水凌心肺
证候:咳嗽,气急,咳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舌质黯,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泄肺逐水,化痰通瘀
处方:痰热清注射液0.4-0.8ml/Kg、丹参注射液0.5-1ml/Kg,一日1次,静脉点滴。
③心阳虚衰
证候: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汗出淋漓,四肢厥冷,皮肤发花,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回阳救逆
处方:参附注射液5-10ml/Kg,一日1次,静脉点滴。
出现以上并发症时,需配合西药医疗。
2、恢复期
⑴疹后阴伤
症状:身热渐退,皮疹渐愈,咽干不适,口唇干燥,或有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生津,清热利咽。
选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处方:沙参12g、麦冬9g、玉竹9g、玄参9g、桑叶6g、山药6g、天花粉6g、甘草3g。
加减:低热不退,银柴胡12g、青蒿9g;烦躁口渴,加莲子心3g、生地黄12g;大便秘结,加瓜蒌仁12g、火麻仁12g;食欲不振,加焦三仙各6g
⑵肺脾气虚
症状:低热反复,面色少华,汗多乏力,咳嗽痰多,纳呆便溏,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细无力。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助运。
选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党参12g、茯苓9g、白术9g、陈皮6g、白扁豆6g、莲子肉6g、砂仁3g、甘草6g。
加减:咳嗽痰多重者,加冬花6g、紫菀6g;面白汗多重者,加黄芪12g、浮小麦12g;泄泻重者,加炮姜6g、肉豆蔻6g;食欲不振,加焦三仙各6二中药成药
1、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5-10ml, 一日3次,用于邪犯肺脾证。
2、清胃黄连丸:每次6g,一日2次,用于湿热毒盛证。
3、安宫牛黄丸:每次3g,一日2次,用于高热神昏者。
4、炎琥宁注射液:5-10mg/Kg,一日1次,静脉点滴,用于急性期。

三中药外治
1、西瓜霜:涂搽口腔患处,一日3次,用于邪犯肺脾证。
2、珠黄散:涂搽口腔患处,一日3次,用于湿热毒盛证。
3、如意金黄散:麻油调,敷于手足、臀部疱疹患处,一日3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