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冯爷书法记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9-02-05

注:冯骥才先生为读者签名,图片来自网络

冯爷者,津门冯骥才也,朋友们叫他大冯,我视其为偶像,叫一声冯爷。

2018年,我收藏了冯爷的两幅书法作品品相完好,东西开门,堪称精品。

一件为书于明代蜡笺纸上的《魂骨诗》,诗曰:义乃男子骨,情是女人魂。纵使天地灭,魂骨亦当存。落款癸巳骥才,钤冯骥才白印。蜡笺纸尺寸30cm*15cm由于找不到明代的背纸,为避免年代差异导致收缩性不同而破坏作品,原藏家按照日式装裱风格,笺纸外加了个卡片,采用金色木框加玻璃固定。油画的框,书法的心,这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融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文化一不小心就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在一件作品上水乳交融。我把书法挂在入口玄关处,这是我家的文化宣言。

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春天,图片来自网络

另一件作品为木版印刷佛像题款书法,我要进行重点介绍。

作品长146cm,宽43cm,已托裱。从结构上来看,作品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诗词书法,下部为佛像版画,合二为一。整体上,朱色观音宝像印于宣纸中下部,占据约2/5尺幅,在上方空白处,冯爷书《普陀山》诗一首。这是一幅书画结合的佳品,在民间艺术遗产-木版印刷佛像上,从事民间艺术保护的冯爷题写诗词跋语,这本身就是一段难得的佳话、一件难得的珍品,其意义已不再是简单的书法或者版画,而是一种呼喊,一篇宣言,一份寄托,一种希望了。

作品中观音头戴花冠、身披白衣,手结禅定印,端坐莲花台,宝相庄严。不知是哪位艺人,将观音像塑造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衣纹组合疏密有致,传神地再现中国封建时代美女的形象。与天津博物馆藏何朝宗款德化窑观音像相比,朱印宝像形象更加端庄,面部线条更加丰富,体态更加丰满,符合明代观音像的艺术特点。无怪乎冯骥才先生忍不住在旁边题款道:“友人赠我此纸 有朱印观音宝像 精工 雅致有明版韵制甚珍爱今日新岁首日以此纸开笔也 戊戌骥才”。

注:天津博物馆藏何朝宗款德化窑观音像,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新岁首日让我想起另一件事。2018年底,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出版了《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在自序《纵入漩涡》中,作者落款前有一行字:“戊戌元月初一开笔开篇”,交代了开始写作漩涡里的最初时间,和我所藏书法作品竟为同一日,都在大年初一。当人们沉浸在吃吃喝喝的过节气氛中时,一位文化老人,正埋首在书房,用毛笔和钢笔过着文化的大年,一幅书法作品,祈愿“国泰民安”,一篇优美文章,开启续篇正题。在“为未来记录历史-冯骥才文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冯爷说:我已经75岁了,我还有理想。一席话,让多少浑浑噩噩的人感到汗颜。

题于宝像上方的是冯爷的《普陀山》诗,诗:天地一朵莲,就是普陀山。观音花上坐,四海皆安然。在中华书局2015年出版的《心居清品》中,书有该诗的笺纸位列头篇,可见冯爷对此诗的喜爱。笺纸上题款“庚辰诗唱普陀并书”,庚辰为2000年。和出版的笺纸相比,诗中坐写成了”座“,于是底下出现了小一号的标释“坐字也”小小的标注,使整幅作品透出了生活的气息,仿佛看到了冯爷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正一脸懊悔,忽然灵机一动,提笔在“座”字下方进行了标释,好似调皮的学生找到了一个应付老师质问的借口,开心地笑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