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苏轼和王安石这两位大家都不会陌生,他们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两人都是有名的大文豪。苏轼是欧阳修之后文坛的领袖,在文学上,苏东坡这个旗帜似乎更有号召力;王安石曾两次担任宰相,在官场上,荆公这个山头似乎更高一点儿。到了后期,苏轼专程去南京拜访王安石,他曾动情地说到“从公已觉十年迟”。相信彼时两人一定感慨万千,过去曾经的政敌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苏轼九死一生的经历和王安石大起大落的感受一定会使两位文学家从回本心,惺惺相惜一定是成为他们最主要的话题。 ![]() 可是在更早的时候,王安石和苏轼的关系可不是这样。因为北宋晚期的新旧党争,王安石和苏轼两人分属不同的派系,主张变法的王安石和苏轼的立场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先看看苏轼这首《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苏轼这首诗如果只看表面,它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咏物诗。告诉我们太阳西落、明月东升,花的影子又重新出现这一自然现象。在光照之下,出现花的影子是一件极平常的事,甚至把这首诗当做苏轼生活中的一首闲适小诗。如果这样理解苏东坡的这首诗,确实是肤浅了一点儿。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后,题目中的花影暗指了当时位高权重的王安石宰相。 ![]() 瑶台当然是指皇帝身边,重重叠叠是朝中混淆视听的佞臣之多,“上瑶台”也就是说这群人个个身居高位,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王安石。“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与这群人政见不和,试图阻止,但是有皇帝的支持,苏轼等人是无法阻止的。“几度”可以看出东坡态度是多么强烈,对新政有多么不满。 ![]() 太阳下山,花影退去,可是当明月初升的时候,花影又重现了。后两句暗示了王安石东山再起,“刚被太阳收拾去”的“刚”字暗示时间之短,看出了作者心中多么愤愤不平。 东坡先生即使远离朝廷,也心怀社稷着实让人尊敬。在生气之余、义愤填膺之际写出这样的诗讽刺王安石我们也可以理解,不知荆公看了苏轼这首诗,会有什么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