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说“孝”

 力天度心 2019-02-05
孝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百善之先。

孝是“行仁”“行德”之起点,中国家族中的亲情关系是一种合血缘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为一体的东西,国人的所有道德感似乎全是从这种亲情关系中升华出来的。
因为从孝中生出仁,再从仁民而至爱物,孝就被看作是全部道德感的源头,这种从人类最原始的关系中,从主体自身所首先面临的人际关系中,由自身、自家而及他人、团体、国家、社会的德性主义的伦理思考方式必然得出孝为道德的源头和首德的观念,这种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致思方式和基本进路,至今仍然延续着;因此,人们还是认为百善孝为先,孝为做人之基本美德。
孝也是一切道德的精神实质。

孝的伦理精神本质是爱、敬、忠、顺,这是一切道德的内在精神源头和基础,
一个不从精神上爱、敬父母、从行动上忠、顺父母的人,何谈对他人尽责任,
所以,孝确是一切道德的精神实质。
孝是亲,亲是爱与仁,是源头,是根据,但亲中包含敬,否则不是下辈对上辈的亲。

敬是尊,是礼的精神,基于亲之爱敬精神,还必须长,孝与悌是相联系的,悌的实质是长,这就是义。
仁、礼、义也是儒学的核心范畴,可见孝实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源头和核心。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能修身养性】
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
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
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
【能融合家庭】
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
【能凝聚社会】
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由乱达治。
孝道是感恩文化。
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但是在过去,历代统治阶级他们的一贯伎俩就是给一个“孝”字,既灌输了奴性意识,

同时又将人类养老这个社会问题推向家庭。这使得他们既能占领道德制高点,又可以逃脱社会责任。所以他们就会发动力量,不遗余力地宣扬被歪曲的所谓孝道。
~度心2019猪年春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