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與道德 鄺芷人‧2015/6/1 (1)福與德之間的關係,在哲學上已有討論。 德國哲學家康德(I. Kant)就曾分析過這個問題。 他企圖解決在生活上看到有福的人沒有德,而有德之人卻不見得有福。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他提出三個有名的設準。 其一是靈魂不滅, 其二是上帝存在, 其三是自由意志。 (2)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幸福又是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因為其中涉及不同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譬如說,一個只停留在感觀層次的人,幸福就是欲望的滿足, 這其實就是吃、喝、玩、樂。 但是,一個重視及懂得靈性的人,認識到人身難得, 因而視吃、喝、玩、樂為障礙靈性的發展。 除非有重要意義,否則不輕易把時間浪費在其中。 對這種人來說,幸福是指心智人格或靈性能天天得到成長, 這其實是在學習中提升靈性的品質。 這種喜悅,絕不是玩樂可比擬的。 (3)一個不再努力學習成長的人,當福報用盡,上天就收回其在世的生命。 因此,一個人若天天講究美食,住豪宅,開名牌轎車, 但卻德業不夠,就要小心福報提前耗盡。 古人所謂德福不配,必有災殃。 人有善業,天必佑之,大德才能載物。 (4)我深深感覺到,一個人格善良的人,總表現在舉足之間。 自然且自在,毫無矯飾,其所發出的能量與眾不同。 自我中心及自我執著的人,也表現在舉足之間, 但其能量則俗而不清逸,甚且讓人感到不適。 心與能量之間,關係是顯而易見,故修練氣功者,必須修心。 修心就是修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