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死的自控力

 智能人做超人 2019-02-06

自控力,这该死的自控力在我目前的人生里,只能远远的观望却很难紧紧抓住(哭的表情),这让我自己设定的目标总是在限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所以就我自己而言也必须要克服这个问题。


自控力差会变成一个习惯,很难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所以在孩童时期就应该重视起来。前段时间听了一个有关自控力的心理讲座觉得很好,所以整理了一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稍大的孩子一不满意就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自控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熊孩子……



自控力是怎样界定的

1、家庭和社会规则的层面

孩子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统一协调的能力,比方在外面要有礼貌,不能命令别人去做一些东西,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等,这是孩子内部家庭教育以及外部社会规则决定的。


2、心理层面

自控力是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心理层面比如不乱发脾气,行为层面比如动不动就打人等。


3、生理层面

孩子的生理发育过程也对应孩子自控力增长的一个过程,孩子发育的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神经系统的一些异常也可能给孩子发展出自己的自控力带来很大障碍,比如一些孩子天生神经比较敏感,是难养型的孩子,对外界的刺激承受力差,对很小的一些刺激都较难承受,也就意味着控制自己情绪的部分比别人要更困难,因为他比别人承受了更多的压力,或者再严重的,有些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孩子无法在某个年龄阶段像同龄人一样控制好自己,比如多动症。

但像这样的情况是已经进入了需要治疗的层面,有些时候孩子的自控力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不能完全靠引导培养出来,是因为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所导致的,就需要积极的去治疗,通过药物及专业的行为矫治去帮助孩子,要理解这一类孩子在自控力的方面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

这一点跟之前jacky老师分享的感统失调有一定的相连性


点击文字阅读:感觉统合的那点事


自控力的重要性

除了我们普遍认为的自控力强的孩子让家长少操心,不要让孩子在外面更熊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


1、 孩子自身边界感的需要

我认为孩子发展出自己的自控力最重要的作用其实是对于孩子自己形成 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也就是边界感。

什么是边界感?

举例,当你和陌生人接触的时候你只会跟人握个手或者最多来一个拥抱,但如果一个陌生人一上来就亲吻你,那大部分人应该会不太适应,这就是你的边界感被突破了,会感觉到不太舒服的部分。当孩子形成了这样的边界感,就能去理解哪些部分是会让自己舒服的,以及他要怎么做才能让别人舒服。


2、能增加孩子独立自主的满足感

举例:孩子刚开始可以控制自己身体部分的时候,特别是手,他能抓和握的时候,他会尝试抓自己的食物,这是第一个他所想到的事情,这是心理上重要的转折点,就像在他刚出生的时候,吃奶和睡是他最重要的事情。他能够自己吃食物,尽管有时候不能成功的吃进去,但是他们会非常高兴,哪怕弄得到处都是,就算弄在脸上也比食物本身来得有兴趣 。

所以自主和独立对于孩子来说是有非常强烈的满足感,这种控制自己的能力是孩子重要的需求。


3、人际交往与社会化的需求

从社会层面看 :孩子发展自控力是对人际交往和社会化很重要的需求。

一个孩子要跟另一个孩子交往,或者跟成人交往,甚至未来进入社会,倘若没有自控力是会碰到到很大障碍的。

家长往往在孩子开始与社会有接触的时候才遇到了一些自控力的问题。 比如说他在超市里耍无赖闹脾气,大家会投来一些异样的眼光,家长会感觉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孩子也会慢慢的感受到自控力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其他的孩子不喜欢自己……所以可见到人际交往和社会化的需求会给自控力差的孩子及家庭造成很大的压力。


4、孩子有没有好的自控力与未来成就有关

斯坦福大学很早就做过一个叫“棉花糖”的实验

实验者挑选了4~7岁的孩子让他们单独坐在一个房间里,给他们一个棉花糖,并且给出两个选择:一个是现在就可以吃掉,还有一个选择是你现在不吃,过15分钟后实验者回来如果还没有吃掉就再给一个棉花糖,那就可以有两个棉花糖吃了。

这是一个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就是看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把自己想吃棉花糖的冲动控制在15分钟以后。在那次实验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可以做到忍住不吃棉花糖。 

所以延迟满足的能力也普遍的认为是自控能力的组成部分。根据后续追踪的实验中,等这些孩子长大后,可以控制自己的孩子相对能有更好的学习成绩以及更好的社会经济地位。




早年自控力培养的重要性

自控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青春期之所以是一个暴风雨的时期,是因为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快速成熟起来了,但是自控力发展是相对滞后的,所以举这个例子是说自控力是一个持续发展中,哪怕是青春期的孩子仍然需要去发展自控力的。

但是孩子在早年自控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早年指0~6岁的孩子,因为所有自控力的基本因素都在0~6岁之间出现了。

这就好比我们要盖一个大厦最重要的是地基。

 

 

家长需要做些什么

1、需要关注个人自身的成长

其实对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个家长都需要找自己合适的方法,来应对孩子自控力的培养,家长往往会想要简化自己的问题,比方说告诉我一个具体的方法然后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这是不可能的。往往家长有一个问题是“道理我都知道但是自己做不到”。

比如有些家长之所以很难给孩子树立一个很清晰的规定,让孩子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有可能家长自己是在一个很少有规则或者是规则意识模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也有可能反过来自己的成长环境是过度严苛的,所以会过度强调孩子的自由欲,甚至到了放纵的程度,这也许是一种对于家长没有办法树立很好榜样的原因。有些家长和老一辈隔代抚养的一些理念冲突,又没有办法表达出来,默默的不满但又感觉无力反抗,这种无力感会在抚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摇摆不定,这让孩子在学习边界感和学习自律及学习自控力的过程中变得无所适从。所以家长一定要有明确的标准。

 

2、要允许孩子自我探索

孩子能不能发展出自己吃饭的能力,取决于家长能不能给到孩子自己去探索的机会。

国外普遍的做法是把孩子放在那里让他随意的玩弄食物, 或者给到他一些手指食物。但由于饮食习惯的问题国内的孩子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有很多的家长说过孩子到了很大的年龄还是不能好好的吃饭,吃饭时间过长不能独立吃完,这可能是家长没有给到孩子一个自己去探索食物的机会,所以让吃饭变成了战争,这个战争包括孩子要自己吃,家长为了赶时间直接喂。

给到孩子一个空间,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吃饭才是发展饮食自控力的基础。

再说一个关于睡眠的例子:孩子之所以没能养成规律的睡眠,是因为家长过度的关注孩子的睡眠让孩子丧失了一个自己进入睡眠状态的机会,一个自我控制睡眠的机会。

 

3、以身作则促进自律

更重要的一点,首先家长要展现一个自控的方法,展现出自律的部分,如果家长自己做不到要求孩子去做是很难的

 

4、原则:稳定.坚决.非惩罚

教育者给予稳定的边界

教育者坚定的管教方式与规则的建立

不过度反应

这三个原则最主要的是稳定。养育者自身首先得有稳定的边界感,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这不仅仅是父母还有家里的老人也要统一。

坚决:设立了孩子的规则就要坚定的执行,比方说吃零食只能是一个,看电视只能是半个小时,那就坚定的去执行不可以有所退让,孩子一定会去寻找底线,如果半个小时就是底线那就要明确的去坚持这个底线,要不然孩子就会尝试突破,他们会发现你隐含的底线是两个三个或者只要他哭闹就可以的话,那这个边界就会不断的突破直到你忍无可忍。如果是这样不如在一开始就设立稳定的边界同时坚决去执行这样的规则和管教方式。

最后说非惩罚。中国历来就有惩罚文化,很多家长同意用惩罚的方式去应对孩子,也许有效,但是在心里学上面这是一个过度的反应 ,你只需要去承接孩子的情绪同时告诉他规则就可以了,而惩罚就意味着孩子需要去承担过度的父母投注过来的一些情感,比方说愤怒 ,难以忍受,这都需要孩子来承受,而对于一个本来自控力正在成长和学习期的孩子来说其实是过载了,反而会再次引发孩子的不良行为。

惩罚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会发现惩罚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孩子不良的行为,减少他自控的能力,所以在心理学角度一般不建议惩罚的方法而更多使用管教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