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朔”“正旦”等。这一天是春节庆祝中最隆重的一天,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谓“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谓“满堂红”。梆敲三更,响炮连天,象征着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拉开千家万户普天同庆过新年的帷幕。 ◤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 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 拜 年 正月初一相互拜年,也称贺年、贺岁、贺正、拜节等。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有专门关于拜年的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漱,啖黍糕,曰年年糕,家长少毕拜,姻友投笺互拜,谓拜年。” 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传统上,正月初二这天叫作狗日或者犬日,古人认为,这一天是狗的节日。在这一天,我国旧时有回娘家、祭财神等习俗。 古人认为,正月初三这一天为谷子的生日,要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在宋代,这天是天庆节,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正月初一相同。在初三这天夜幕降临后,家家户户都焚香秉烛,以三牲、水果、酒饭拜谢门神。然后将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像、门笺纸等一并焚化。 大年初四称为“接神日”。一般商家会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初四这天下午,接五路财神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直到晚上才结束。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传说姜子牙封妻子为穷神,并令她“逢破即归”,人们为了避穷神,就把这一天称为“破五”。从这天开始,春节期间的许多禁忌都可以破除。 送五穷 五穷是五种穷鬼的略称,分别为: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正月初五则是中国北方的“送穷日”。送穷这一习俗至唐代时已经相当盛行。 正月初五日,俗谓之破五。各家用纸制造妇人,自背纸袋,装屋内积土置袋内,送外燃炮炸之,俗谓“送五穷”。 ——《张北县志》 ◤ 送穷文(节选) (唐)韩愈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系轭下,引帆上檣。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 开 市 这天是传说中的财神生日。因此,人们要置办酒席,燃放爆竹,为财神祝寿,接财神进门。按照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就关张了,而到了正月初五这天,家家又都重新开张了。 ◤ 晦日送穷 (唐)姚合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一天也被中国人视为庆祝春节的最后一天。 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一天全国各地有非常多的庆祝活动,像是赏灯、杂耍、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早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场面十分的热闹。 赏 灯 元宵燃灯、赏灯的习俗,是上古燃火夜游驱疫的巫术活动同佛教燃灯祭祀相结合的产物。到了唐代,赏灯的习俗更加兴盛。明清两代,元宵节中增加了猜灯谜的活动,还有百戏歌舞、戏曲表演等更加丰富的习俗。 ◤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宋代词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田登做州官,为避官讳不许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于是点灯就成了“点火”。元宵放灯就只好“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吓得百姓四散。这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由来。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老舍 《北京的春节》 元 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的元宵叫“油槌”。宋代时出现圆子,也就是今天的元宵。南宋时,元宵已经是元宵节必备的节日食品。清代的元宵更是名目繁多,花样新奇。《燕京岁时记》记载:“市卖食物,干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节景耳。” ◤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猜灯谜 顾禄在《清嘉录》对清代时元宵佳节的猜谜活动做了描述:“好事者, 巧作隐语,拈诸灯。灯一面覆壁,三面贴题,任人商揣,谓之‘打灯谜’ 。” 每天读篇好文,每天进步一点。 每晚九点,不见不散。 责任编辑:方健荣 本期编辑:范金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