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交电商的前世今生

 wzchen666 2019-02-06
老余回答说:“骗子以前大多都需要面对面,1V1地在小范围行骗,在行骗的过程中还要随时小心戳穿之后被围殴。”


“骗子以前也算得上是高危职业,但是互联网诞生之后改变了这一局面,互联网打破了时间、空间界限。”


“网络成为大家追逐利益的重要工具,也让许多人卸下了现实中的伪装,暴露了欲望与本性。”


追逐利益最主要的方式便是买与卖,无论是卖实体的吃喝玩乐还是虚拟服务等,通过互联网来买卖也更加地方便快捷。


互联网上的买卖催生了淘宝京东,骗子肆虐衍生了支付宝、微信支付。


电商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这些年一直朝气蓬勃。


因为微信这一社交软件的推波助澜,加快了社交+电商的融合。



一、拼多多的逆袭



老余在《营销的三大定律》中提到过,什么营销方案、定位、策划手段等等都比不上价格战效果来得快。


许多不知名的企业在成名之前一定要走过一段低价格的时候,之后才价格越卖越高。


在一些营销号宣称的各种消费升级之中,拼多多将这一切拉回现实,再现了一次用淘宝崛起的方式对抗其他电商平台。


当然,价格便宜也会有负面影响,好比拼多多的东西给人一种便宜、山寨、质量不过关、假冒伪劣的感觉。


不过这也没能阻止拼多多在18年大放异彩,开创3年成功上市。



从前的直销、传销所形成的社交电商的雏形在微商黑化之后,被拼多多改造升级并且发扬光大。


拼多多的神奇之处在于让个体主动成为自己的推广员,为了所谓的砍一刀,恨不得将所有的微信好友都骚扰一遍。


直销、传销、微商都有分销体系拉人头的玩法,在某些时候这需要商品存在巨大利润空间才能得以实施。


拼多多却一开始就没有留下巨大的利润空间来通过拉人头完成积累。


反而是尽可能地低价再低价,门槛无限降低,让整个商品看上去异常地便宜,也让我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感受到了每天都过双11的错觉。


一种是高价值高利润空间拉人头,一种是低价值低利润“好像是”让利给了消费者。


想要享受到最大的优惠,消费者需要主动充当推销员去骚扰、请求、“威逼利诱”、透支自己的社交圈子才能达成目的。


顾客享受到了所谓的便宜,拼多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消费者的社交圈子裂变,各取所需。


按道理,拼多多与微商的路数基本一致,都是从熟人开始下手,但为什么结果大不相同?


因为拼多多毕竟是个综合性的电商平台,微商大部分都是个体可能有今天没明天,信任程度、商品丰富度不是一个量级。


更重要的是微商所销售的东西严格来说并不是太占价格优势,毕竟有些要发展代理发展下线,他们的利润空间还需要留存。


朋友们友情支援还得掏钱,支援拼多多的话只需要接受拼多多的骚扰,下载APP砍下价而已,相对没那么大的负担与压力。



再加上拼多多有微信流量的扶植以及腾讯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微商败下阵来也是迟早的事。


伴随着裂变速度一同而来的还有知名度、用户数量越来越多,资本的引入也便足以让“3亿人”的拼多多成功逆袭。


老余虽然曾经也受到过拼多多的骚扰,但对拼多多的看法属于吃瓜群众,不粉不黑。


毕竟社交电商的集大成者在目前看来,至少从知名度上当属拼多多了。



二、社交电商的逻辑



拼多多的火爆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从前小规模化的玩法现在一跃成为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基本操作。


有不少早在拼多多爆红之前就一直有在做社交电商的那些路数,只是名气没有拼多多大而未进入到世人眼帘。


但无论知名度大的,还是隐藏在深水之中的,大家的路数与核心逻辑都是一样的。


1、核心玩法:利益诱惑


社交电商在于个体的主动或被动分享与推荐。


无论是分销体系拉人头,还是“社交骚扰”,都需要其中的个体去影响群体。


而任何分享推荐对于个体自身都一定会有明显的或潜在的利益。


即使是一些毒鸡汤文,也是当时人们在看的时候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或者让自己认识到了以前的不足,这样才能激起人们的主动分享与转发。


拼多多中帮别人“砍一刀”,自己没有直接受益,但是尽了自己作为对方通讯录好友的一份“责任”。


让受众感动激动,进而主动推荐和分享不是不行,而是速度太慢,需要漫长的积累过程。


短平快的玩法一定是彻头彻尾地利益诱惑。



无论是小到1次游戏复活的机会,或者1块钱2块钱的红包,大到几百、几千的代理费、入会费等等,都离不开利益的传输。


不仅如此,这些利益还要让人看起来唾手可得、板上钉钉、十拿九稳。


2、诱导分享:“人民战争”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曾提到人民战争思想,意思是军民团结与进步是战胜敌人最根本的因素。


在社交电商的游戏规则看来,除了最直接的利益诱惑之外,重要的目的是要诱导其分享,将个体吸纳为自己的义务推广员。


拼多多的“社交骚扰法”让众多互联网公司看到了新大陆,各种链接分享,各种诱导方式,毁了一个又一个的管理不严的微信群。


随着获取流量以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相对于将实惠让利于用户,让用户主动拉更多的新用户,然后再给予用户一些好处报酬成为最常用的拉新办法。


各种互联网公司的新APP程序上线后,需要推广增加下载率,除了刷之外,常用的方式也变成了诱导用户分享。


支付宝的名气都如雷贯耳了,为何还要动不动就15亿元来补贴。


淘宝天猫已是电商第一了,还给予所有拉来新客的用户发送10元现金红包,更何况那些小程序游戏转发分享就能复活。


他们都想打一场“人民的战争”,让普通吃瓜群众都主动分享推荐,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省点广告推广费。



人们到是对此乐此不疲,只不过他们最大的对手便是羊毛党以及微信官方的限制。


3、分销体系:拉新促活


一些正规的互联网企业大多数在“利益诱惑”以及“诱导分享”这两个环节便基本达到了目的。


但是有一些公司则不止满足于这两个环节,然后又一次启动了曾经社交电商雏形时用到的分销体系。


比如有一些所谓的淘宝客平台,新客户通过个体的链接下载之后可获得一定的收益。


然后该新客户所有的购买与消费,上一级的推广个体皆可以享受到佣金与返利。


除此之外,如果被吸收的新用户也想这样做的话,那就继续再寻找新的个体,下面开设新的下线,由此逐渐裂变开来。


有些坑一点的还会收取代理费用,下线再收取下下线的代理费用,一不小心便演化成新型的分销体系。


还是那熟悉的分销体系,熟悉的金字塔架构,仍然是屡试不爽。



结语:



从直销到传销,由微商到拼多多,再由拼多多到整个社会中都沿用的诱导分享,存在的拉人头,拉下线的操作手法,都可以称之为社交电商。


只是万变不离其宗,社交电商前世今生的套路在变化,但核心的要素没有变。


利益诱惑,诱导分享,分销体系,这三种方式构成了所有社交电商的核心根本。


哪些是社交电商,哪些是传销和庞式骗局,在某个时候确实会存在边界模糊的情况。


如何区分,不需要别的那么多技巧。


只需要记得不要相信躺赚和一夜暴富,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锦鲤杨超越,躺赚仓井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