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真山出土“诡异”玉饰品,它竟是金缕玉衣的“鼻祖”

 历史解密坊 2019-02-06

说起金缕玉衣,大家都不陌生。汉代时,皇帝和皇亲贵族死后的专用殓服。可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用几千块精雕细琢的玉片,连缀成的严丝合缝的金缕玉衣,也应该有个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吧。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考古学家在苏州真山的东周墓地中,就出土了一件金缕玉衣的“祖宗”。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泄密这件“祖宗”级别的文物之前,先说说孙子级别的文物--金缕玉衣。汉朝时,古人在相信人死之后会去另一个世界,并且只需喝一碗将今生今世忘记的孟婆汤,来世就能重生托生。人们认为是给死去的人,在敛葬时,大量用玉,可以让死去的人的精气不外泄,尸骨不腐,从而求得来世的再生。于是,汉代的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都要把无数玉片,用金钱,银线,或铜线,连成人体的形状,作为死者的殓服。到目前为止,全国通过考古发掘,共发现了玉衣二十余件,其中以中山靖王刘胜主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年代最早,而且做工最精美。

三国时期,曹丕当了皇帝后,专门下了一道诏书:禁止使用金缕玉衣。从此,金缕玉衣的故事就有了结尾。事实上,它同样还有个开头,只是这个开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

小编今天就从苏州真山的吴文化考古发掘说起。1992年11月,苏州采矿二厂在小真山进行开山作业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随着考古人员的挖掘研究,让人惊讶不已的是,在真山附近一共发现了一片(共57座)战国至周朝时期的坟墓。

在这57座不同时期的坟墓中,编号为D9的大墓为春秋时期诸侯国王墓,修建于山顶,且封土量最大,等级地位最高。D9号大墓虽然曾被盗过,但是,考古学家仍然在墓中出土了青铜器材一万两千多件。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一套被称作玉敛葬饰件的玉制品,显得尤为珍贵。

顾名思义,这套玉敛葬饰件就是春秋时期,盖在死去的君王身上用的殓服。整套饰件由玉,玛瑙,绿松石等珍贵玉石等材料组成,分为玉面饰,珠襦,玉甲等几部分。

其中的玉面饰由八件玉饰品构成:结合人体比例,用两片虎形的玉石来装饰眉毛,用较小的拱形玉石来代表双眼,用较大的拱玉石来代表鼻子。有趣的是,面部的两个面颊,竟然用两个圆形的环状玉瑗来代替。要知道,不管你是老头儿,还是老太太,脸颊都得是圆形的脸蛋儿。

玉敛葬饰件对面部的照顾,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身上也不例外。上身叫珠襦,用红色的玛瑙管,绿色的绿松石松,乳白色的玛瑙不和无色透明的水晶珠串成串儿,编成了一件精美的围裙。下身也没含糊,依旧参照古人的服饰,确切地说是参照古代士兵的衣甲,用许多块小玉片,连成一片玉甲,保护着死去人的下盘。还有一个专门保护下三路的部件,这里小编就不多说了。

这套玉敛葬饰件之所以珍贵。一方面它很好地证明了金缕玉衣从平面到立体,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古代包括殡葬在内的许多文化的一个传承和发展。只是,不管前人怎样煞费苦心,转世为人这个理想,谁都没有实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管是少年,还是老人,莫让年华付流水,还是珍惜眼前的时光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