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这里,陆游的书名是不是盖过了诗名!

 陇上撷英斋 2019-02-06


看这里,陆游的书名是不是盖过了诗名!


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写诗近万首,在中国诗坛上颇具影响,素有“小太白”之美誉。世人皆知其诗名,却不知,陆放翁之书法亦大气磅礴,不输同时代的书法大家!


先看一下《陆游自书诗墨迹长卷》的全貌:


释文

原上一缕云,水面数点雨

夹衣己觉冷,秋令遽如许!

行行适东村,父老可共语

披衣出迎客,芋栗旋烹煮

自言家近郊,生不识官府,

甚爱问孝书,请学公勿拒

我亦为欣然,开卷发端绪,

讲说虽浅近,於子或有补

耕荒两黄犊,庇身一茅宇,

勉读庶人章,淳风可还古


访隐者不遇

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时数点

兰亭在眼久不到,每对湖山辄怀歉

雅闻其下有隐士,漠漠孤烟起松崦

独携拄杖行造之,枳篱数曲柴门掩

笛声尚斤人已遯,日啜薄糜终不贬

何如小住共一尊,山藜野芋分猿嗛


游近村

度堑穿林脚愈轻,凭高望远眼犹明

霜凋老树寒无色,风掠枯荷飒有声

泥浅不侵双草屦,身闲常对一棋枰

茆檐蔬饭归来晚,已发城头长短更


癸亥初冬作

开岁忽八十,古来应更稀

我存人尽死,今是昨皆非

爱酒陶元亮,还乡丁令威

目前寻故物,惟有钓鱼矶


美睡

老来胸次扫峥嵘,投枕神安气亦平

漫道布衾如铁冷,未妨鼻息自雷鸣

天高斗柄阑干晓,露下鸡埘腷膊声

俗念绝知无起处,梦为孤鹤过青城


渡头

苍桧丹枫古渡头,小桥横处系孤舟

范宽只恐今犹在,写出山阴一片秋


杂书

蒲龛坐久暖如春,纸被无声白似云

除却放生并施药,更无一事累天君


万物并作吾观复,众人皆醉我独醒

走遍世间无著处,闭门锄菜伴园丁


怎么样,笔法、墨法、气韵是不是已经相当震撼?!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卒于南宋嘉泰三年(公元1210年),享年85岁。


陆游创作力非常旺盛,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仅在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陆游的诗可谓家喻户晓,而对于他的书法,知道的人不多,因为他的书法作品传世极少。


南宋理学家朱熹评价其书法“笔札精妙,意寓高远”。陆游在他自己的诗里曾明确地说出“草书学张旭,行书学杨凝式”。书论有《论学二王书》。那么陆游的书法究竟是怎样的面貌呢?


根据卷末的交待,此卷书于嘉泰四年(1204)一月三十日,作者时年八十岁,已告退归里,系与村中父老过从所作。


从题跋中得知,这件珍品在元代至治、泰定年间,也就是问世一百多年后,曾一度在镇江流传,当时的镇江人郭畀、俞庸及四川眉山人程郇在镇江见到这幅珍迹后,仰慕陆游的诗名,先后为之题跋。


此卷书体潇洒遒劲,有大气磅礴之势。老辣又天真,时作沉重之笔,偶又轻松带过,形式不拘一格,不计工拙,可看出十分放松随意,空白处使章法有致。


诗后自题近作。陆游于嘉泰三年五月十四日要求回山阴老家获准,诗的内容又是写的告退故里,说明诗的创作时间不会早于79岁。


全稿共诗八首,均刊入《剑南诗稿》第五十五卷。参校刊本,卷前文字残缺部分,知缺“证东村父老言”一行。此外,由五首七言绝句组合而成的“杂书”,刊本作“庵中杂书”。


陆游不以书法名世,书名被诗词所掩。他的行草功力尤深,朱熹称其书“笔札精妙,意致高远”。张丑则说“书迹飘逸”、“字画遒劲可爱”,都说的很精到。


他把“胸中磊落藏五岳”的思想境界运用于草书,反映了书法中的浪漫主义精神。


我们在七百年后的今天,能看到陆游晚年亲笔书写的笔致老成,墨色浓淡得当,具有潇洒遒劲,犹如“大舸波浪”,“瘦蛟出海”般的气势磅礴的自书诗稿,非常珍贵。


卷首有明代程南云篆书“放翁遗墨”四字。拖尾有元人郭畀、俞庸、程郇三段长题,对陆氏文章翰墨至为推崇,认为是先生得意之作。还有明人陈琏、沈周等题跋。


此卷元时为高秋泉之父随军南征时所得,至正年间为杨明中购藏,有时归其侄杨敏,后入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从《自书诗帖》看,虽然陆游已经80岁高龄,但仍用猩猩毛做的笔书写行草大字,点划纵横,信笔而成,多年深厚的功力从字里行间徐徐流露而出,达到了挥洒自如,随心所欲的境界。


其用笔既有传统,也有创新,具有“蛟龙出海”的磅礴气势,与其早年气壮山河的爱国诗篇相互映衬。


陆游书法意致高远。《自书诗帖》为陆游80岁时所书近作诗8首,诗作的内容是回忆其50岁左右,在四川成都当参议官时的生活情景,从中反映出浓厚的田园气息,流露出作者隐居田园,洁身自好的情绪。


其用笔不拘成法,放怀挥洒,纵情超逸,抒发了退居田园、隐而不屈的情操。这卷陆游诗书合璧的佳作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绵延性。


在800年后的今天,面对他用挥洒奔放的笔墨所写的诗卷,通过诗中流露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人们仍能清楚地感受到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和大诗人进行心灵的沟通。


局部放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