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游八十岁书写的七米长卷!精气沛然!

 lwg6451 2019-05-17

陆游《自书诗卷》,纸本,纵31厘米,横701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陆游《自书诗卷》

根据卷末的交待,此卷书于嘉泰四年(1204)一月三十日,作者时年八十岁,已告退归里,系与村中父老过从所作。诗卷内容为陆游自作诗八首,依次为《论东村父老言》、《访隐者不遇》、《游近村》、《癸亥初冬作》、《美睡》、《渡头》、《庵中杂书》之一、《庵中杂书》之二。这八首诗分别收录在《剑南诗稿》卷五十五。从题跋中得知,这件珍品在元代至治、泰定年间,也就是问世一百多年后,曾一度在镇江流传,当时的镇江人郭畀、俞庸及四川眉山人程郇在镇江见到这幅珍迹后,仰慕陆游的诗名,先后为之题跋。

此卷从章法布局看,结体开张,看似毫不经意,实则错落有致,富有新意。用笔节奏迟疾相发,墨韵浓淡匀称合理,点画精细微妙,纤毫毕露。通观全帖,却又不落窠臼。全卷潇洒遒劲,有大气磅礴之势。老辣又天真,时作沉重之笔,偶又轻松带过,形式不拘一格,不计工拙,可看出十分放松随意,空白处使章法有致。从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感、节奏感和疏密紧凑的艺术效果。

引首有明代程南云篆书“放翁遗墨”四字。帖尾有元人郭畀、俞庸、程郇三段长题,对陆氏文章翰墨至为推崇,认为是先生得意之作。还有明人陈琏、沈周等题跋。此卷元时为高秋泉之父随军南征时所得,至正年间为杨明中购藏,有时归其侄杨敏,后入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释文:

论东村父老言

原上一缕云,水面数点雨,夹衣己觉冷,秋令遽如许。行行适东村,父老可共语,披衣出迎客,芋栗旋烹煮。自言家近郊,生不识官府,甚爱问孝书,请学公勿拒。我亦为欣然,开卷发端绪,讲说虽浅近,於子或有补。耕荒两黄犊,庇身一茅宇,勉读庶人章,淳风可还古。访隐者不遇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时数点。兰亭在眼久不到,每对湖山辄怀歉。雅闻其下有隐士,漠漠孤烟起松崦。独携拄杖行造之,枳篱数曲柴门掩。笛声尚斤人已遯,日啜薄糜终不贬。何如小住共一尊,山藜野芋分猿嗛。游近村度堑穿林脚愈轻,凭高望远眼犹明。霜凋老树寒无色,风掠枯荷飒有声。泥浅不侵双草屦,身闲常对一棋枰。茆檐蔬饭归来晚,已发城头长短更。癸亥初冬作开岁忽八十,古来应更稀。我存人尽死,今是昨皆非。爱酒陶元亮,还乡丁令威。目前寻故物,惟有钓鱼矶。美睡老来胸次扫峥嵘,投枕神安气亦平。漫道布衾如铁冷,未妨鼻息自雷鸣。天高斗柄阑干晓,露下鸡埘腷膊声。俗念绝知无起处,梦为孤鹤过青城。渡头苍桧丹枫古渡头,小桥横处系孤舟。范宽只恐今犹在,写出山阴一片秋。杂书蒲龛坐久暖如春,纸被无声白似云。除却放生并施药,更无一事累天君。万物并作吾观复,众人皆醉我独醒。走遍世间无著处,闭门锄菜伴园丁。近诗一卷,为五七郎书。嘉泰甲子岁正月甲午,用郭端卿所赠猩猩毛笔 ,时年八十矣。

 陆游《自书诗卷》  请将手机横屏欣赏 

陆游

陆游生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卒于嘉定三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隆兴通判,夔州通判,宝章阁待制等职,曾一度投身军旅生活。自幼好学不倦,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他始终坚持抗金恢复中原,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陆游亦工书翰,精行草和楷书。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凝式)。'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书论有《论学二王书》。传世之作有《苦寒帖》、《怀成都诗帖》等。

陆游的书法作品,历经八百多年的风雨,遗留下来的屈指可数。在传世陆游书迹中,除少数的摩崖题名和碑记外,主要是笔札和自书诗卷。以《焦山题铭》和《重修智者广福寺碑记》为代表的是他在楷书艺术上的成就。观江苏镇江焦山浮玉崖的《焦山题铭》,可看出有明显的颜真卿楷书笔势,可见中年的陆游书法确实已深得颜体楷书之风韵。与蔡襄《万安桥记碑》相较,要胜出一筹。陆游正书写得如此富有神韵,除陆游对颜真卿书体钟爱之外,还与陆游倾慕颜真卿“养气”、“处身”、“节义”、“忠孝”的人格魅力相关。以《玉京行》和《怀成都诗卷》为代表的自书诗迹是他在行书上的成就。《玉京行》是陆游摹杨凝式笔法,在气息和章法上与杨凝式的《新步虚词》极为相似。足以见陆游学杨凝式已得其精神,除对杨凝式飘逸的书风钟情外,似乎也更是出于对其人生态度疏放上的爱慕。对杨凝式潇洒简逸、天真浪漫生活的向往。

从这些有限的作品中,足以向我们展示一位多才多情的书家形象,足以让我们领略到陆游书法的艺术风格。

>>  精  彩  推  荐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