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岸有兵营三十四间,每日整军经武,操演不缀。。。至我之汛营各地,则茅屋数椽,倒塌难堪,犹不及乞人宇舍远甚。不必枪也,一炬了之足矣。其兵短额克扣,及食鸦片者无论矣。观其形容,似人非人,似鬼非鬼。一遇有事,则杀人放火,奸淫抢掠,是其所长。若见洋人,以为敌之前驱,则即为鸟兽散亦。” ——《滇越铁路史料汇编》 注:“对岸”即指法国人统治下的越南。晚清不少爱国臣工呼吁滇越铁路“赎回自管”,却全然不顾落后腐烂的国体能否胜任一条现代铁路。 第十三天:K443——K464 南溪——河口 21KM 今天上路就激动,最后一程了,几个小时后就要走到这次徒步的终点——中越边境河口! 天气依然很热,但是今天基本上都有一条水泥便道伴随铁轨,走起来舒服多了。 铁轨边的水泥路
虽然之前一路上都能看到热带作物,但昨天以来在河口县境内尤其多。不到云南,不这样一步一步走、看,真不知道云南植物丰茂遍地是宝!除了香蕉还有橡胶、菠萝、木瓜,都是很好的经济作物。
收胶就是在这样的小房子里,铁路边隔一段一间。农民们把胶液用摩托载来,过秤、记账,倒进池子里。 这一带现在还是国营农场。和收胶的这位女士聊天,谈到当年上海知青到云南农场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她说:“还有北京的呢。多呢,全国各地都有。”确实,那段历史当年尽人皆知,那个叫朱克家的上海知青就是在云南成了红色名人。 10点到蚂蝗堡车站,k449+500。已经关闭的车站,空无一人。 中午12点到山腰站——终点前的最后一个站。K458。车站之整齐、房屋之新,出乎意料,有一幢国际口岸联检楼,还有专门的武警营房。与一路上那些破败老旧的站容天壤之别。 “边境车站嘛,要像点样子。” 一位站上师傅说。 他告诉我,当年法国人时代没有这个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抗美援越才建的。难怪没有看到法式黄楼。 “河口还有多远?”我问。 “没多远了,再有6公里就到了。” 起包上路,离河口越来越近了,怎么有点”近乡情怯“的感觉?到K462时,已经能看到前方的楼房建筑了,铁路傍的水泥路上也出现骑摩托来回巡逻的警察,铁道外的河对岸就是越南,游过来毫不费事。
南溪河对岸就是越南
正午1:30,前方出现了河口站的站房,脚下的铁轨也变成了两股、三股、四股。。。扇形地铺开,月台就在前面。河口,到了!
一路上每天记行,写干了这支笔芯。 鞋子是旧的,旧鞋才合脚。早些时候到尼泊尔木斯塘爬山涉水11天穿过,一个泡没打,这次又是。 还有背了13天的背包,都是我的“生死兄弟”啊! 车站正面 所有的文字介绍都说滇越铁路云南段从昆明到河口是465公里,但其实能看到并允许拍照的就到k464碑,再往里就要过这个山洞: 然后出来穿过河口大街上的道口。 再过下面这座边境铁路桥 桥那边就是越南老街 那个K465的碑应该在铁路桥的中心线吧?反正人是过不去的,武警看得很严。 在车站盘桓了好久,坐在月台上直到心潮平复。 13天前,从昆明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然后一天一天,一公里一公里,穿越了那么多崇山峻岭、深谷大河,过了大小61个车站,几乎都是一个人在铁轨上孤独行走。其间雨水浸衣、骄阳炙烤,比起去年法国到西班牙800公里朝圣之路寂寞辛苦得多。到后面,其实就是对毅力的自我考验。而只要坚持,也就走下来了。 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前提是你是否真的想做这件事。 最后一天4万多步 滇越铁路的”滇“段走完了,后面进入越南。请继续关注”越南篇“。 长按 扫码 长按扫码加好友 |
|
来自: 新用户1662gBEO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