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犹如一樽美酒

 看书童 2019-02-06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南宋]叶采

古代读书人,摆放在书桌上,且时常翻阅的书籍甚少,不过《古诗》《尚书》《士礼》《大乐》《周易》《春秋》六种而已。

其中,唯有《周易》最人感到常读常新,难以释卷。

近来,颇为喜欢传世经典《周易》。翻阅之余略有感叹,恨自己在人生最美的年华里,未曾留意,致使错过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

如今,站在经典之前,开始流连忘返,逐渐有高山仰止之感。我始终相信只要开卷,便会有益,便会『与经典为友,与圣贤同行』。

对于古代经典,我们应该去读,但是应当在成年(20周岁)之后去读,因为这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稳定。『三观』稳定以后,再去阅读才能正确理解主旨。读古代经典似不应太早,太早是因还未形成思辩、批判能力。也不能太晚,因古代经典太多,虽皓首穷经,也难以掌握核心思想。

就读书来说,对书籍的批判实际上是其它一切批判的前提。不进行批判,就难以重估一切事物的价值。只有批判地阅读,找到精华,才能有利于形成自我、独立地思考,产生自己的思想,从而认识、改造世界。

阅读经典,或许只有在生命中将来的某一天有所领悟。但在尚未领悟之前,却并不妨碍我们去翻阅它。

领悟时,或许领悟的内容不关乎物质、不涉及利益,有的只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境界的提升,视野的开阔,格局的超越。那是对心灵的慰藉,对精神的唤醒,对思想的震撼。

点燃一盏灯火,在史册中探索。

那未曾展示在摩西眼前永恒者的圣洁容颜,将展示在我们的眼前。

经典的传承,思想的谱系,已在历史长河中标记。那闻所未闻的名字,见所未见的风骨:孔丘、商瞿、桥庇、馯臂、周丑、田何……一连串的人名,展示在面前,通过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易学的博大精深。

令人感动的是晋朝的哲学家、经学家——王弼——一个二十四岁的天才少年。如果在中国历没有他,可以说我们国人的精神家园或许会暗淡许多。这一切,只因他曾经给《周易》《老子》两部经典进行注解,典册才得以存流至今。

从小到大,唯有《周易》《老子》两书,对我影响最为深远,其次还有一部《庄子》。而《周易》《老子》《庄子》在古代被誉为『三玄』。

什么是『玄』?即『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通过『玄』,我们可以掌握宇宙真理的普遍规律。

因为,《周易》作为『三玄』之一,代表了先秦时期在思想方面的最高成就,是国人的哲学经典。一般人们很难登堂入室,进入易学的家园,遍观易学智慧之妙。

对于智慧,人们只能爱好。而讲哲学,只有通过哲学史才能明白四达,无有阻碍。

根据历史记录《周易》流传至今大约已有二千七百多年,而真正懂得人,在历史上是非常之少的。而我自己只是刚刚找到门径而已。

今天(2019年02月06日)是夏历己亥年正月初二,还在新年里。

翻遍《周易》整本书,我找到四个字,愿意送给大家来学习。这四个字就是『自天佑之』。

典故源于『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见《易经·大有卦》)。

对于这句话,孔子在《易传·系辞》中有所论述,内容如下: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白话译文】

《易经》上说:“获得上天的助佑,吉祥而无所不利。”

孔子说:“佑就是帮助。天所帮助的,是顺从规律的人;人所帮助的,是诚信的人。履行诚信并且存心顺从规律,还会因而推崇贤者。所以获得天的助佑,吉祥而无所不利。”

PS:

如果,有朋友想了解《周易》,我建议直接去阅读:

1、[唐]孔颖达《周易正义》

2、[唐]李鼎祚《周易集解》

根据我自己阅读体验,这两本书比市面上任何所谓的大师、专家、学者的解读要中用的多。

学习《周易》没有止境,只有不断的前行。当你义理、象数贯通之后,就会达到『至诚可以前知』的境界,从而终身受用。因此,孔子才会说『假我数年,用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周易》犹如一樽美酒,可以与朋友畅饮。

有缘者得之,仿佛会有老师、保护者伴你前行,去成就一生的功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