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重阳活死人墓墓门打开,专家看后直接封闭

 五星辉煌 2019-02-07

飘逸绝伦腰悬宝剑的王重阳,是金庸笔下独步江湖的“天下第一高手”,其人颇有气节,为了逐出踏入中原的金人,他耗尽家资散万贯金银使匠人凿挖“活死人墓”,在墓中囤积粮草辎重,招揽英雄志士,拉起一杆人马奔赴沙场,然而人马很快被打散,王重阳难以承受如此打击,一蹶不振躲入古墓。后重出世间历经种种波折,才豁然觉悟创立了全真教。真实历史上,王重阳确有其人,他的生平也有详细记载。古籍《七真年谱·重阳子》记载,王重阳生于公元1112年,正值北宋宋徽宗年间,其家门是咸阳豪富,颇为富庶。丰厚的家资使得王重阳自幼受教,经史文墨、骑马射箭样样手到擒来,成年即高中进士。

公元1138年,25岁的王重阳又中武状元,然而如此文武全才却因世事纷乱始终未能一展身手。岁月如水转瞬即逝,截止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已然46岁的王重阳仍碌碌无为,眼看鬓角生出几丝白发,却空负一腔文武,他渐渐雄心不再,茫然居于府邸终日惆怅。是年六月,王重阳决意外出游历,他走遍山河大川,所见皆是金人横行而乡民寒苦,内心十分悲怆,逐渐有了避世的念头。后来王重阳行至终南山,在一处石室内,遇到了披发戴笠仙风道骨的两位老者。想来这两位老者应是修行之人,王重阳辞别老者后,就有心弃俗修道。

此意已决后,王重阳匆匆赶回家,安排好家中老小一应之事,遂遁入终南山修道。为了不受纷扰,他摒弃了茅棚石洞,而选择在山下掘墓为室,墓前树碑立灵位“活死人墓”,入墓后将墓门封堵,苦心悟道。王重阳在活死人墓待了整整2年,大彻大悟后破墓而出,往东游历去了。他行至掖城时,已小有名气,马钰、丘处机、王处一等七位弟子先后拜入王重阳门下,随其学道修真。期间众人都居住在一所古庵中,一天王重阳修习完,挥笔在庵内的墙壁上写下“全真”二字,这座古庵由此被称为“全真庵”,全真道也得此名,马钰、丘处机等人也就成了道教中的“全真七子”。

大定十公元1170年,58岁的王重阳久病不愈,他自知道将不久于人世,想到自己已离家十余载,不由悲从心来,颇为挂念,于是决意西归返乡。然而路途曲折舟车劳顿令他病情急剧加重,行至开封时,王重阳就气绝身亡。随行弟子丘处机等人将为师王重阳收敛,按照其生前愿望继续西行,最终到达陕西西安户县祖庵镇,也就是王重阳修建“活死人墓”的地方,将其安葬于此。后来其弟子马钰接掌全真道后,与王重阳墓址修建道观,也就是“重阳宫”。“活死人墓”就处在重阳宫内,一直被封闭保存,由历代全真道长守护。

“活死人墓”究竟是什么样子?考古专家及诸多的金庸迷都十分好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咸阳考古专家赶赴“活死人墓”实际勘测,并进行了试探发掘。人们在墓冢的一侧向下发掘,在地下2米处,发现了整齐摆放的大青石板,挪开青石板,一条青砖垒砌的墓道出现眼前,跟寻常古墓没什么两样,墓道的尽头是两扇石门,推开石门,一种寒气扑面而来,而接下来的墓室却令所有亲临现场的专家惊诧不已,原来所谓“墓室”竟然是非常罕见的下沉式悬空墓室,内中漆黑一片异常寒冷,墓室有多深,探不到底,为了安全起见,一行人立即撤出墓道。

考古专家查阅古籍分析认为,这种“下沉式”墓室其实是古人的一种防盗设计,比真正意义上的墓室要开阔的多,墓门处原本应该存在下行至墓室的木梯或者石阶,很显然这些都被移除,早已不复存在,而且就墓室深度来看,当年王重阳修建此墓应该用了很多工匠,修葺的十分结识,才能存在将近千年,而无塌毁。

为了完整保存这座神秘的古墓,防再有人好奇闯入,考古队将墓门进行封闭,用青石板将墓道封堵,原样恢复了这座承载着无数神奇的“活死人墓”。此外学者还认为,墓室内阴暗寒冷,王重阳当年只身在墓中修行2年,完全与世隔绝,这种意志力也是寻常人很难做到的。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