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慧:我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

 梅芯hhh5h9qnk5 2019-02-07


我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

作者/张慧

近十年,在我所看的小儿疾病中,发热,占病人数量的一半左右。在这些发热患儿中,服药30分钟内退烧者占百分之十;服药1-3小时内退烧的占百分之十;服药8-12小时内退烧的占百分之四十;服药24-48小时内退烧的占百分之十;服药48小时内不退的或加服西药或去输液,中药的具体效果不好统计,其中,仅仅有几个患儿家长配合纯中药治疗,也是几易其方才取效的。他们给了我去思考去治疗的机会,但,这成功的喜悦是建立在如履薄冰的基础之上的。

在临床中,对于“发热”,病人或家属大多是作为主诉来叙述的。那它是不是主症呢?我们怎么对待呢?我的粗浅经验如下:

小儿发热,不能以一个独立的病去看待,也不能作为一个证去思辨,它仅仅是一个症,症状的“症”,它总是伴随在一个证或一个病当中,在这个“病”或“证”当中,它或作为“主症”或作为“兼症”出现,总是与这个“病”或“证”紧密联系在一起。发热,只有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施治,效果才好;若把它当做一个“病”或“证”去治疗,效果是不理想的。这仅仅是个人的一个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发热,不是一个病也不是一个证,就无法按照证型去介绍经验,何况分证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思来想去,我斗胆模仿仲景医圣,分条介绍如下:

1、单纯外感风寒,抓住时机,辨证选用辛温解表方,汗出热退。

2、单纯外感风热,抓住时机,辨证选用辛凉解表方,汗出热退。

3、单纯的风寒、风热者较少,外寒内热(寒包火)居多。遇此,切不可因高热而大剂量用柴胡、银花、大青叶、板蓝根等,更不可紫雪甚或安宫牛黄丸!

4、外感,头额、身躯灼热,手足发凉---柴葛解肌汤加减。注意:太阳表邪未入里,不可用此方。

5、具有明显恶寒身痛---表寒---麻黄、桂枝、羌活、防风、细辛等。

6、寒热往来者,柴胡不可缺,不一定小柴胡汤,别忘了达原饮。

7、湿重热轻,三焦皆病,中焦为主---三仁汤加减。

8、湿热并重,邪在气分---甘露消毒丹加减。

9、湿热并重,邪在中焦---黄芩滑石汤加减。

10、麻杏石甘,有无表证皆可用,有汗无汗均可尝。

11、身热有汗不退,气津两伤,或挟有胃失和降---竹叶石膏汤加减。

12、有斑或疹的发热,为热邪深入营血,丹皮、赤芍、玄参等清营凉血药必不可少,还要根据斑或疹的不同去施治。

13、具有淋巴结肿大的发热,玄参、板蓝根不可缺。

14、脉弦数者,栀子必不可少。

15、脉弦细数者,青蒿、丹皮、鳖甲要选用。

16、脉弦滑数者,枳实、瓜蒌要选用。

17、小儿往母亲怀里钻---有恶寒畏风的可能。

18、 小儿拉母手但又不愿靠的很近,靠近了随即离开些距离---恶热。

19、有汗无汗,不要只是问,还要摸,摸摸小儿后背。

20、看小儿之舌,不可哭久之后。

21、夹痰的发热,不可忽视苍术这味药。

22、夹食的,新病用保和丸,若已化热,不管大便通不通,都可用枳实导滞丸。

23、发热服药超过24小时不退的,除了考虑湿以外还要考虑有风,蝉蜕、钩藤可以选用。

不易服药小儿,用经验方:淡豆豉、柴胡、荆芥、苏叶、薄荷煎汤洗浴,然后盖被,把药渣炒干炒热,布包,热敷患儿手脚心、肘膝窝、前胸后背,盖被,汗出热退。

验案举例:

症:女,6月半,发热,温度不到38℃;痰声漉漉;舌质略红,苔白厚;脉滑略数,两关脉滑数明显,右寸滑数明显,左寸滑数次之;指纹不具鉴别意义,省略;有点鼻塞;下眼胞略暗;不具备看嗓子条件,未进行咽诊;手摸后背感觉不干;家长叙述有呕恶症状;整体观察,孩子精神状态还可以,仅仅是略显烦躁。

证:表邪未解,痰湿内停,郁久化热。

理:外感风寒---误用寒凉---闭郁肺卫---影响脾胃---脾不运湿---痰浊阻滞---郁久化热。

思考:此儿前面服用抗生素及寒凉中成药,无效,显然是前医没有辨清此证的寒热(估计此儿初起就是风寒束表引起的发热症状),过用寒凉闭郁肺气。(经验:小儿的舌苔本来黄,如果过用寒凉药物后就不黄了;若是输液几日后就更不会再黄,最多是罩黄,甚至变为水滑。)具舌质略红推断,肺卫仍有郁热。不管前面舌苔黄还是不黄,以现在的脉证去诊断。李士懋说过,舌苔对于诊断,最多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准确率。必须四诊合参,尚能辨证无误。

法:宣肺解表,除湿祛痰,兼清郁热(不清自清)。

方:苏杏二陈汤加款冬花、芦根、薄荷、紫菀、荷叶

药: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捣,甘草6g,苏叶10g后下,杏仁10g捣,蜜款冬花10g、芦根10g、薄荷10g后下、蜜紫菀10g、荷叶10g

说明:茯苓块一定要捣了入药,否则不会煎透,影响疗效。即使是茯苓片也要掰碎了加入;后下的药,我也让患者加一点水滋润一下;冬花、紫菀这两味药,治疗咳嗽,蜜炙的效果好。这个剂量,母亲喝三分之二多点,小儿喝三分之一不到。

这里有个方剂鉴别:是选麻杏二陈汤还是苏杏二陈汤还是麻枇三仁汤?选择苏杏二陈的理由:

1、此患儿有呕恶症状,从这里看苏杏二陈合适;

2、此患儿后背不干,无需大力解表,苏杏二陈的解表力量弱于麻杏二陈。

3、选用麻枇三仁的话,我心里没有底,打算不效时留作备用。

用药加味补充说明:

1、对于痰湿咳嗽,学习李金庸的经验,加蜜紫菀、蜜款冬花这个药对,经多年验证,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2、一个小经验:“低热不退,有汗,非风即湿”。湿去则热孤(从这里看,用三仁汤加减也合适)。此方用药遵循“湿去则热孤”。

果:半剂烧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