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榆次古城游记

 木香草堂 2019-02-07

榆次古城游记
榆次古城·城隍庙广场

    购买了一张2014年锦绣河山旅游年卡,里面包括了全国500多个旅游景点的优惠。1月5日,第一次使用旅游年卡,随山水江湖群一行38人来到山西省晋中市,免费游览了榆次古城、后沟古堡和渠家大院三个“古文化”景点。

   早上5点,从邢台市区出发,沿邢左线,在左权县城西的石匣上邢汾高速,过榆社,走了6个小时,11点来到晋中市,第一站游览的是市区南部的榆次古城。

榆次古城游记
路线图

榆次古城游记
高速公路路线图

   榆次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得名来自于夏商周之前的炎帝部落榆罔,西周时期称为“赤狄”,曾建立榆州国,春秋战国时为晋国所灭,但“其社存焉,谓之榆社。地次相接者为榆次。”现存榆次古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位于汉故城西南,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初建成时为土城,“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明嘉靖、成化年间,为防御蒙古进犯把土城墙全部砌为砖墙,建四门和瓮城。明清时期,古城以城隍庙为中心,南北大街店铺林立,市场繁荣,有“金太谷、银祁县、榆次多的是米和面”之说。上世纪50年代城墙城门被拆毁,只有西城门被保留了下来。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晋中市(地级市),榆次市便改为榆次区。2002年晋中市政府开始对榆次老城进行抢救性修复,拆掉一些民居,迁走居民,保留了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东西花园、遗址花园等古建筑群,开发成占地1000亩的旅游区,向游人开放。除旅游外,主要用于影视剧拍摄,《乔家大院》、《走西口》、《龙票》、《李卫辞官》、《双枪李向阳》、《关中男人》、《李大钊》等多部电影电视在此拍摄。

    第一次来到太原的南大门晋中市(距离太原25公里),车转过几条大街,才找到老城。初步印象,这座城市跟邢台的发展水平差不多,甚至高楼大夏还不如邢台多,但这里空气质量绝对比邢台强许多倍。晋中市民中有不少人祖籍邢台,是过去逃荒来到这里的。解放前邢台与太原、榆次两地都是步行,紧七慢八,快走7天到,慢走得8天。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后,要快多了,但要绕石家庄,还是太麻烦。如今邢汾高速即将通车,两地之间的联系才真正会密切起来。

榆次古城游记
游览图

   我们将车停在花园路南端“西城门楼”附近的停车场,从西向东开始游览。走入老城,满眼都是古香古色的建筑,高大的两座楼阁临街而立,商业街上热闹非凡,远处是一座高大的城楼,这就是“市楼”。

    1.西城门 榆次老城主干道的名称分别为东、南、北大街,惟独没有“西大街”,而是取名龙王庙街,龙王庙位于文庙西侧。“西大街”西端就是西城门,三层出檐,上面刻有“榆次县”字样。“西大街”龙王庙街从西城门到市楼,只有200米的样子,前侧是商铺,北侧分布着凤鸣书院、文庙等景观。

     2.凤鸣书院 清代榆次县学堂,是榆次的最高学府。清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钱之青设义学于此。凤鸣书院者,亦得名于咸宁年间(275-279)榆次知县荀藐的“凤集于榆次”之说。书院大门是一组极有特点青砖建筑,门楣和大门两边墙壁上镶嵌着石雕匾额和对联,匾题“凤鸣书院”;书院内部是园林式布局,主体为砚水湖,主要建筑有四达楼、两贤祠、化成堂和藏书楼。湖光山色争辉、亭廊楼宇相间,清静优雅。

榆次古城游记
花园路老城遗园·西城门

榆次古城游记
“西大街”龙王庙街

榆次古城游记
“西大街”最西端为凤鸣书院

榆次古城游记
凤鸣书院

榆次古城游记
门边挂着两块牌子分别为“三晋文化研究会常氏儒商专委会”和“中国晋商文化研究基地”的牌子

榆次古城游记
精美的墙壁砖雕

     3.榆次文庙 再往前过一牌坊,就是始建于宋代的榆次文庙。与邢台文庙仅存大成殿相比较,榆次文庙各种设施很完备,现存棂星门、大成门等为明代建筑。门内有一半月形水池叫泮池,池上石桥叫做状元桥;桥北便是大成门。主殿大成殿气势磅礴,不过此殿却是新建的,孔子的塑像等没有邢台文庙的精美。大成殿后是新建的明伦堂,面阔五间,取意于《孟子》:“学则三代共,皆所以明人伦也”,现辟为孔子生平展。

榆次古城游记
棂星门,四柱三楼木牌楼式建筑,五踩斗栱上托彩色琉璃瓦顶;门两边各连一个影壁,壁上是琉璃镶嵌四爪飞龙

榆次古城游记
大成门
榆次古城游记
大成门

门面阔五间,进深六椽,琉璃瓦歇山顶,门柱楹联“先知先觉,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

榆次古城游记
大成殿(新建)

榆次古城游记
万世师表孔子像

    4.市楼 位于老城东南西北四条主街的交汇处,楼高近二十五米,纯体木结构,三层四重檐,十字歇山顶,犹如展翅的凤凰,雄伟壮观、气势非凡,是一座代表三晋风格的典型古建筑。每层均有外十内六共16根柱子支撑,楼分四面呈方形,每面结构制式绝无二致,唯一不同的就是每面檐间悬的匾额。第一次见到如此繁复装饰,的确有些震撼。

榆次古城游记
牌坊

榆次古城游记
市楼(西面)

榆次古城游记
西侧牌匾

榆次古城游记
市楼(东面) 最上部有“天下第一楼”牌匾

榆次古城游记
市楼(南面)

    榆次老城不买票也可以看到文庙、凤鸣书院、城隍庙、西园、县衙等,但不买票进去看不到老城之精华。于是,我们在东大街入口的售票处,把旅游年票换成景区票,由导游讲解下,开始游览城隍庙。

    5.城隍庙 榆次城隍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庙内主殿建筑结构精巧细致,相比之下,邢台城隍庙简陋的很多了。城隍庙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之一,是护城佑民、主掌茗籍之神。城隍庙前有一对体型硕大的貔貅守卫。山门面阔五间,为单檐歇山式顶,灰色琉璃筒瓦覆顶,四周以孔雀蓝琉璃瓦剪边,正脊上吞兽、脊刹及各色饰物繁多,色彩极为艳丽。

榆次古城游记
城隍庙广场

榆次古城游记
山门

榆次古城游记
铁铸貔貅[pí xiū],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瑞兽,能吞万物而不泄,故有纳四方之财的寓意

   山门之后紧挨着的是双层四重檐的玄鉴楼,东侧是钟楼,西侧是鼓楼。“玄鉴楼”始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二层重檐歇山顶建筑,高达25米,无论是屋脊流光溢彩的琉璃雕花饰物、四角展翅欲飞的檐头,还是屋下廊柱的安放、屋上琉璃瓦的色彩,无不显示着高超的造型艺术,1999年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100座古建筑之一。匾额和廊柱上的对联“暗室亏心,未入门已知来意;自家作孽,欲免罪不在烧香”。玄鉴就是一面洞察一切的镜子,贪官污吏把侥幸免罪的希望寄托在烧香拜佛上,恐怕无济于事。后面戏台台柱楹联,题曰:“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

榆次古城游记
玄鉴楼匾题

榆次古城游记
玄鉴楼背面是一座两层楼高单檐歇山顶的乐楼,乐楼前又是一座卷棚顶的戏台。三座不同时期建成,浑然一体

     城隍庙的主殿是建于元至正22年的显佑殿。大殿建在台基之上,五间面阔,绿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殿前有卷棚顶三间面阔的献殿。大门两旁的楹联写的是“百善孝为先,论人不论事,论事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看来,城隍爷对人的考核,很具体合理。有趣的是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爷居然是北宋名相寇准。显佑殿东西两侧都有配殿。东配殿是冥王殿。内供东岳大帝和十殿阎王,还有一幕幕的地狱情景雕塑。西配殿是元辰殿。殿内供奉斗姆元君和六十元辰神。

榆次古城游记
显佑殿

榆次古城游记
城隍爷寇准

榆次古城游记
寝殿,城隍爷休息的地方

    出了寝殿西有边门,西边的庭院是一处江南风格的山水园林,名叫西园,庙、亭、廊交错,石舫有特色,景致很美。有财神殿、多景楼、思乡阁等。

榆次古城游记
石舫
榆次古城游记
多景楼

榆次古城游记
思乡阁

榆次古城游记
西园大门

    6.思凤楼 西园往西,有一座二层楼阁“思凤楼”,一直是榆次老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两层三重檐的阁楼,飞檐腾空欲飞,远看恰似凤凰起舞。思凤楼是宋天圣年间榆次县令文彦博为纪念西晋成宁年间榆次县令荀藐修建的。荀藐在榆次勤政爱民、治理有方,深得百姓爱戴。在任职期间推行“耕读之治”:树立读书的榜样,让人们接受教育,以此统一人们的思想;让人们努力耕田,获取粮食,以此解决人们的衣食。治下的百姓,思想统一了,肚子吃饱了,天下太平。以至于出现了“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六月,成群的凤凰在榆次出现”的吉祥征兆,所以,榆次又称“凤凰城”。公元1030年介休人文彦博出任榆次县县令。他勤于公务,榆次政通人和,民泰物丰。因仰慕荀藐政绩,文彦博在县衙侧修了思凤楼。可惜原建筑亦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毁坏,现楼是2002年榆次区政府修建“榆次老城”景区重建的,分别给荀藐和文彦博塑了像,并拓宽了榆次老城南边的南内环街,并改名“思凤街”。楼上有一副楹联“民思善政凤棲梧桐两朝百代一杆秤,官重廉明龙卧青云一楼千古两贤吏”,联中说的“两贤吏”,即指荀藐和文彦博。

榆次古城游记
思凤楼(侧面)
榆次古城游记
思凤楼(正面)

   7.县衙 这次游览榆次古城,大开眼界的是看到了明清古县衙的景观。榆次县衙比其他县的大得多,一般规定县衙为三进,可它有五进,已是府衙的规格。导游说这是当年赵匡义把晋阳州迁址榆次形成的格局。县衙前堂后寝,曾建有五堂二十六个院落,房舍400余间;其间牌楼、牌坊、厅、堂、廊、轩、楼、阁,众多的建筑形式精彩纷呈,砖雕、木雕、石雕等古典建筑的艺术构件为数极多,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集大成者,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解放后一直为公安局所在地,所以县衙的设施都得到完整保存,有“晋藩首辅”之名。除大堂外,县衙还有二祠(社神祠、赞侯祠),三庙(马王庙、牢神庙、衙神庙),三门之末的内宅门;五堂中大堂之外的二堂、三堂、四堂、五堂,六房(礼房、吏房、户房、兵房、刑房、公房),十二院(寅宾馆院、巡捕厅院、县丞院、东小院、西小院、钱税院、主簿院、典史院、三班院、牢房院、大膳房院、小膳房院),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这在国内实属罕见。

榆次古城游记
县衙牌坊
阳面正门额题“民具尔瞻”四字,左右四门眉题分别是“正风”“敦仁”“崇礼”和“尚俭”榆次古城游记
县衙大门口
榆次古城游记
榆次县衙

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门柱挂有一联“居官当思尽其天职,为政尤贵合乎民心”

榆次古城游记
鸣冤鼓

榆次古城游记
门外间两侧山墙墙心上各镶嵌着一块石雕,雕刻的是威风凛凛的门神:“神荼”和“郁垒”
榆次古城游记
仪门(二门),即“礼仪之门”,新官到任之日,引至本衙仪门前下马

除非科举开考、新官到任等重大庆典活动,仪门是不开的,平日进出都是经由两旁的耳门榆次古城游记
中门大开,左右次门前各放带棚马车;在中门门楣匾题“晋藩首辅”
榆次古城游记
山西轿车

榆次古城游记
戒石坊和县衙大堂牧爱堂
榆次古城游记
戒石坊  阳面刻有“廉生威”,阴面刻有“公生明”

县官在坐北朝南的公堂上审案,一抬头就能看见这十六字箴言,警示要为民做主

榆次古城游记
诫石,立于仪门西侧
上刻有明太祖朱元璋告诫属下官员要廉政爱民的诫令:“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此语出自邢台人、后蜀皇帝孟昶(919年~965年),所作的《官箴》24句

榆次古城游记
大堂—牧爱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有三间抱厦

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榆次古城游记
牧爱堂

榆次古城游记
大堂

榆次古城游记
二堂
榆次古城游记
二堂(蜡像)

蜡像为光绪八年(1882年),山西巡抚张之洞与从解州而来的理财专家阎敬铭会谈的情景

榆次古城游记
十二院之一

榆次古城游记
内宅门

榆次古城游记
牢神庙

榆次古城游记
刑具(乳夹)

榆次古城游记
掌嘴、捏指

榆次古城游记
监狱除男牢、女牢外,还有死牢
榆次古城游记
砖雕
榆次古城游记
砖雕

    8.明清商业街

榆次古城游记
商业街
榆次古城游记
商业街
榆次古城游记
商业街(南大街)

    小结:榆次古城博大精深,真是可以细细品味的地方。由于时间紧,这次逛古城走马观花,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如古城遗园(里面有“榆石亭”,记载了2500多年关“美丽的石头会说话的传说”)、“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展区展品非常丰富)、思凤街南头的大乘寺等,也未能看到民俗表演,对榆次的市井文化、晋商文化体会的不深。今后有机会还应该去品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